一年一度的中央一号文件如期公开,今年文件明确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重点任务,从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八个方面共做了三十五条具体部署。
2021年共读书72本,与2020年持平,具体包括党史类6本、三农类13本、互联网及电商类12本、经济管理类19本、人文社科类13本、文学艺术类9本,时间进度上总体呈现两头多而中间少的特点。综合各类别书目,按往年惯例,继续挑出10本推荐给大家。
对电子商务而言,一本5年前的书便是老书了,因为演化确实太快。但读这样的书也有好处,就是可以温故而知新,回看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与教训。
几乎每一天都是从太阳照在窗台上开始的,拉开窗子上那扇已经破旧的帘子,看看阳光下的雪地,迅速地穿衣、叠被、洗漱、早餐,下地、上街、走访,在一首原本小众的德国歌曲伴奏中快速推进镜头,形成不一样的乡村视频体验,这就是2021年第四季度刚刚发生的事情,一个叫“张同学”的抖音账号火了。
回顾在2021年的水果产业,两则新闻具有代表性意义。一个是陕西苹果上天了,随着神舟十二、神舟十三两次进入太空,让中国航天员首次吃上了新鲜水果,新华社为此在专题报道,向全世界公开推介;一个是广东荔枝出海了,在旧金山、巴黎等地掀起了品鉴小旋风,曾经连杨贵妃也难以吃上,今天却漂洋过海让世界感受香甜;两则水果新闻背后显示的是中国水果产业的长足进步。
《另类唐朝:用食物解析历史》是一本有意思的历史读物,从食物入手,再现盛唐景象,而葡萄酒自然不可缺席。从书中可知,葡萄酒中国本不产出,自汉始有而南北朝贵之,到唐太宗时期,在皇上的亲自指导下,终于改变了大量依靠进口稀少昂贵的现状,实现了葡萄酒酿造的“国产化”,迎来了葡萄酒在中国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由于刚需高频消费、市场体量大、电商渗透率低,农产品电商成为近年电商发展的热点,呈现出投资热情高、模式演化快、增长速度高等特点,尤其是农产品直播表现抢眼。
关于水果产业的一些共识正在加速形成,对整体供过于求的看法基本一致。根据统计资料,2020年中国水果(含瓜类)总产量突破2.8亿吨,人均超过200公斤,而当年中国人均瓜果食用量不到60公斤,除去不超过15%的加工量,大量过剩。
2021年三季度共读书18本,类目较杂,闲书较多,计有社会科学类3本、三农类3本、互联网及电商2本、历史文学类4本、经济管理类3本、生活艺术类3本,现以读完时间为序简评如下。
数字农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短板所在。按照《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要重点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力争在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目前数字农业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整体尚处于初级阶段,落后于二、三产业数字化进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推进,加快实现突破发展。
农村电商在几年前一度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各方参与者众多,全国性盛会频频,一时颇为壮观,但这几年逐渐回归常态,一些跟风研究者也不见了身影。
从2014年国家正式推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来,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加速完善,电商下乡积极踊跃,电商扶贫成效有目共睹,交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电商快速演化,农村电商应用格局、从业主体、商业形态等均发生重要变化,需要及时准确把握,以更好地推动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乡村旅游正在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上。全面实现小康,全民有钱有闲时代,无论是城里人寻找让人陶醉的田园牧歌,还是进城又返乡的新市民寻找魂牵梦萦的乡愁记忆,乡村旅游都承载着十多亿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不时总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为什么在农民地头的水果才卖两三块钱,而到了城里却要卖到成十块,太贵了,太不合理了,再加上几个大嘴的所谓“专家”吆喝是太黑心了,顿时一个经济问题又演化为道德问题,让农产品经销者百口莫辩。
为什么要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总的看法是,读书是好事情,对自己有好处,对社会也有好处。所以,古往今来,都在劝导多读书。最为经典的便是宋真宗《励学篇》所描述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1年一季度,共读书19本,计有党史读物3本、三农类5本、互联网类4本、历史文学类5本、经济管理类2本,现以读完时间为序简评如下。
《梁庄十年》是梁庄纪实作品三部曲的第三部,继续《中国在梁庄》关注乡村转型之痛、《出梁庄记》关心外出务工人员艰辛之后,再次将目光转回村庄,主要讲述了梁庄五方面的故事:房屋,落叶归根传统思想下的老屋旧舍情结,没有农村人愿意将来死去的时候不是在村庄的家中,于是房屋纷纷翻修却空着;女人,她们自从出嫁便属于男人家,自己的名字甚至自己也会遗忘,芝麻一样的命却是整个家的核心;土地,青壮年纷纷离开,集中流转统一经营便有了条件,但经营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回乡,看似有许多商机却做起来并不容易,人情世故再牵涉其中,五味杂陈;生死,老人们早已看开也早有预期,青壮年突然离世会让家人短暂慌乱然后回归平常,死亡是纪念也是遗忘。
总体来看,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电子商务的直接表述并不多。在6.3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检索,出现“电子商务”1次,在第十四章“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中提出“完善城乡融合消费网络,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出现“电商”3次,分别在第十三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提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鼓励建设海外仓”,在第十五章“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中提出“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在第四十一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提出“积极发展丝路电商”。
不管是传统流通渠道还是电商渠道,也不管是新兴的直播带货还是社区团购,所有涉及农产品销售的痛点近来都集中在了供应链身上,一时间有“千夫所指”“众矢之的”的态势。
《水果猎人:关于自然、商业、冒险与痴迷的故事》的书名与内容并不完全相符,全书四大部分16个章节中,真正属于水果猎人探险故事的只有4个章节,大部分文字是关于人类水果食用栽培历史和世界水果贸易梳理及反思的,这让其更像一本水果方面的专业书籍;而书中讲述的水果冒险故事也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讲述,而是通过故事把全球有关水果的历史串联起来。
世界对互联网巨头的担忧与日俱增,欧盟频频开出的巨额罚单就是例证,而中国也正在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这种担忧主要表现在:一个私有的企业却把大量公民的数据揽入怀中,在外界看来并不透明的算法和技术操作下,这些平台出现了信息传播的扭曲、虚假信息的泛滥、消费选择的误导甚至是民主政治的干扰,虽然平台也可能没有故意为之。
一年一度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如约而至,迅速刷屏。今年的一号文件是重要历史节点的重要安排部署,我们国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三农”工作重心实现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文件主题锁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可谓恰如其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农民已经从单纯的生产者逐步变为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在销售端,不再像以往那样,地头就交给经纪人或者是外地客商,一次性销售完毕,而是通过小冷库或者甚至是更简易的储存设施存放起来,一点一点在网上销售掉。在调研中,看到了几个在销售上已经以电商为主要渠道的水果电商家庭农场,感觉很有典型意义。
作为职业的葡萄酒专栏作家,作者在父亲去世之后,才渐渐爱上了美妙的葡萄酒,拾回了父亲教给她的那些鉴酒知识,并决定把这些宝贵的知识传承下去,把人与葡萄酒的交流继续下去。
品牌是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品牌建设是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全国果业大省,陕西果业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引领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在工作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关于果业品牌建设的五点思考。
说今天是农产品品牌的时代并不为过。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品牌正在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重要领域,表现为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认可与品牌溢价的形成、大量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市场品牌的持续涌现、品牌所确立的标准化等重要理念得以落地生根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快递物流能力的迅速提升,水果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成为农产品电商增长最快的板块。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以来,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逆势增长,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全面活跃,进一步推动水果销售网络化进程。预计2020年全国水果网络零售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大关,而作为中国的水果大省,陕西2020年水果网络零售总额将接近百亿元关口。陕西最主要的水果是苹果,延安是陕西苹果大市、苹果品牌高地,以延安为样本,观察苹果电商的现状与问题,思考突破的路径与举措,很有意义。
9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果园和展销会的奔波中度过的,但一有闲暇,还是想拿起书本翻上几页,而且有时还挺投入。所读4本书,多属于财经作品范围,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亚马逊与黑石更是这个时代商业的奇迹。
2020年11月16日,陕西省果业协会举办第三次果业企业家交流会,围绕“从‘双11’看农产品电商趋势”主题,邀请阿里巴巴、京东、一亩田等平台和电商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分享。商务部农村电商专家、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魏延安在总结时做了即兴发言,解读水果电商变革的四个关键词。
与我们现在讨论的人口大量进城不同,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比我们早了许多,现代城市的形成也比我们早了许多,而且已经历了城市的兴衰与演替。从白人进入新大陆至今的四个世纪中,美国城市发展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和阶段性特征。
说今天是一个内容分发的时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媒体大行其道的时候,由于信息生产量远远超过人工可以处理的边界,所以大量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信息平台,普遍以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基础,进行内容的智能分发,这也是人们所熟知的。
本来只是普通的农业技术培训,但在网络平台上却演绎出网红直播的味道,如何选圣女果、晚入冷库一小时货架期就会少三天、大数据上什么卖得好等接地气的内容,吸引大量围观,最高收看人数上百万,这是“广东百万农民线上免费培训工程”出现的让人欣喜的一幕。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总会把复杂的现象进行简单的概括,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概念化的误区。比如说美国农业,我们一向概括为大农场模式。但仔细追究起来,其内部也分为不同类型,而其形成的历史更是相当复杂。《许倬云说美国》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大农业的形成进行了梳理,很有借鉴意义。
直播带货的虚火慢慢退去,真正的直播带货考验才刚刚开始,农产品直播带货同样如此。如果不想在跟风中落得一地鸡毛,那还是要在实践中变得越来越专业和更加精细。具体来看,有五个方面需要认真把握。
最近很多做网店的朋友在咨询,为什么自己店铺的流量在下降。我的解释是,有的时候流量下降不一定是自己的原因,而是与整个电商的演化有关系。简单的来说,造成这种现状,与以下原因密切相关。
许小年先生的《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从网络的梅特卡夫效应、市场的双边效应、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四大理论基础出发,对当前流行的网络经济现象进行了分析,读来很受启发,也赞同对共享经济的本质是网络租赁的判断和对《零边际成本社会》过于理想化的未来设想的批判。但对于作者通过上述四大理论基础分析得出的电商相对于传统商业没有效率优势的判断,却难以认同,想作一些讨论。
短视频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订阅:数字时代的商业变现路径》透露,根据YouTube的调查,美国高中生最喜爱的名人,排名前六的都是YouTube的博主。通过对YouTube上千禧一代订阅用户的调查,他们有40%表示,YouTube博主会比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更理解他们;甚至有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生活和世界观被某位YouTube博主改变了。
6月读书5本,因为工作关系继续阅读3本数字经济方面的,穿插阅读2本农业史的作品,感觉津津有味。读书和生活皆如此吧,有张有驰才是正常的节奏。
电商相对于传统商业流通而言,最大的特点是去掉了中间环节,实现了产销直接对接。但带来的挑战就是,供应链必须强大,要能担负得起生产者与消费者直达的交易要求。
自2020年春天的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成为热点。而直播助农又是直播带货的热点,除过明星代言外,县长走进直播间也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仅仅在某平台上,自疫情以来已经邀请100多位县长直播带货助农。
在数字经济轰轰烈烈发展的时候,广大的乡村不应该是被遗忘的角落。按照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递次倒推改造规律,那么农业可能就是被最后改造的领域,农村是数字经济最落后的地域。
不期而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原本热热闹闹的春节变成了足不出户的宅居抗疫生活,却也多了一些难得的阅读时间,开年第一个月的读书量达到了8本,其中5本读于春节假期。
这只是一个从美国下层社会走出的成功人士的自述,却在美国精英界引起强烈反响,那真实的人生记录让世人深刻地感受到,除了“黑白分明”的种族割裂的美国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上下隔离的贫富割裂的美国.
关于贫困的问题,有许多的经济学家都开出了药方,但是世界上迄今还有10亿人处于贫困状态,甚至有的穷人状况越来越糟。作者看到了西方世界关于贫困的理论和所开出的药方大多“立意高远”“宏大叙事”,本质上却是一种夸夸而谈,不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决定走到贫困的群体中间,采用实验性做法,就有关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个一个去实证。
这是一个出身农村、热爱农村的作家的乡村诗意抒怀,以铜川市耀州区让礼村为背景,集中了周边乡村的人和事,写透了黄土地上这片农村人的生生死死,悲欢离合,也对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乡村命运进行着深入思考。
只有在农村的详细调查,才可以观察细致;也只有在农村持续大量的调查,才可以把中国农村说得清晰;《新乡土中国》以大量的调查手记为我们展现了农村的真实变化。
在近期的讨论中,有关乡村电商站点建设问题的讨论又多了起来,问题的核心是前期投入较大、维持运营困难,感觉意义不大。在此提出五点思考,作为对讨论的参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是三产融合,三产融合的重要领域是农业多功能性开发。而开发好多功能农业,应充分认识其背后的形成逻辑与内在机理。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总和,所以目前做电商的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互联网的变化上,而对于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业零售这一关键点和电子商务所依托的传媒以及电子商务的最终交易主体——消费者的变化关注是不够的。
消费扶贫成为当前一个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重要热点,特别是与电商扶贫、广告扶贫等紧密结合起来后,对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产业培养和贫困主体发展能力提升有重要意义。2018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认为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提出了17条具体意见,核心是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
这本书大体可以看作人工智能主要领域专家的集体宣言,向人们讲述着未来的人工智能将如何发展并改变这个世界的面貌。之所以称之为“移动革命”,是因为只有在智能移动终端加速普及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才得以如此突飞猛进。
这一探索的亮点在于,农村的土特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可以通过O2O的方式在县域迅速销售出去,而不是要走遍千山万水,这和我这几年对农村电商的一些思考有不谋而合之处。
陕西省委提出,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实现追赶超越。陕西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科技教育等方面优势突出,又恰逢深化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发展机遇,若能充分积极借助互联网优势,将会进一步加快“三个经济”发展。
人与外界的联系是靠感官实现的,主要包括眼睛、舌头、鼻子、耳朵和身体其他部位,由此形成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根据研究,人的感官系统大概有20多种。消费是人为了满足一定的生理、心理或其他目的而发生的行为。
这些年,为了尽快打开农产品上行的局面,不少地方又重复当年淘品牌上线时的打爆款思维,往往以很低的价格短期内实现不小的销量,但大促过后,又回归平淡,反而惯坏了消费者,不愿意再买正常价格的农产品。
返乡下乡创业还是要放宽视野,尊重农村的实际和农民主体地位,可以示范引导他们,也可以与他们合作,甚至可以用事实教育他们,但却不宜生硬地替代他们,要多在农民干不了、农业很需要、农村还欠缺的领域做文章,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效应。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主体中,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建起的各类农庄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相当一部分经营并不好,甚至是亏损严重,主要原因是没有人来。为什么没有人来?需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找一找原因。
干事兴业靠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终要靠一大批人才来推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可以预见,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今后的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的国家投入,让农村的基础设施大踏步追赶城镇,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