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安  >>  正文
魏延安:贫困真相与扶贫路径 ——读诺贝尔奖得主班纳吉作品《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魏延安
2019年11月22日

关于贫困的问题,有许多的经济学家都开出了药方,但是世界上迄今还有10亿人处于贫困状态,甚至有的穷人状况越来越糟。作者看到了西方世界关于贫困的理论和所开出的药方大多“立意高远”“宏大叙事”,本质上却是一种夸夸而谈,不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决定走到贫困的群体中间,采用实验性做法,就有关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个一个去实证。

是“贫困陷阱”还是另有隐情?

本书每一个章节的讨论,几乎都是先从两种截然相反的贫困观点批判开始的。比如贫困的成因,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有“贫困陷阱”,穷人因无力投资而错失了发展机会,导致越来越贫穷,于是主张要援助穷人;而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贫困陷阱”并不存在,援助弊大于利,使人们停止了自我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动力,而且带来了政府的腐败等问题,重点在于自由市场的建立和激励机制。双方似乎都有道理,但却都失之于宽泛。到底应该相信谁?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谈问题没有什么意义,而是要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找出方法。他们放弃了那些普遍适用的答案,走出办公室,仔细观察,依靠大量的贫困的信息和随机对照实验,从而更加清楚“贫困陷阱”存在于何种情况下,为什么有的政策会失败而有的效果不好以及政策如何更有效等。

穷人们真的都很饥饿?

“饥饿陷阱”是“贫困陷阱”的表现之一,也是学者们的激烈讨论领域。作者调查后发现,确实有不少的穷人在忍受饥饿,但大多数的穷人并不是吃不饱的问题,而是吃的不够健康。但让人诧异的是,只要有更多的收入,他们却往往选择了更好吃的食品,而非更营养的,是欠缺科学知识的。更糟糕的是,如果再有余钱的话,他们会选择购买电视、手机,而非让自己接受更高的教育,特别是在婚丧嫁娶和节日庆祝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甚至由此让他们变得一贫如洗。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这就是心目中的美好生活,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也让他们对未来缺少改变的信心,更加安于现状和贪图眼前。

于是作者建议,不反对基于营养学说的“贫困陷阱”,但建议调整并不科学的粮食援助政策,重点向儿童及妇女的营养投资,更多发放营养食品,而不是简单地让穷人的粮食更便宜。

宁可花钱治病也不接受预防

无钱治病是穷人的“健康陷阱”,不仅意味着自身失去了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而且往往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穷人对此的应对措施是,可以治的病就去治,而难治的病就只有放弃。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穷人更愿意到费用高昂的私人医院而不是公立医院看病,事实上许多私立医院的大夫就是江湖郎中。但这些私人医院开出的“猛药”往往“立竿见影”,而公立医院的服务似乎又都不好,反而不如私人医院的口碑。

为了减少疾病的困扰,政府提出了许多预防疾病的措施,如儿童接种疫苗、推广碘盐、使用蚊帐来减少疟疾的发生等等,但穷人们却反应冷淡,除非免费并加上激励性的措施,如让孩子接受免疫就奖励一点小费用或者小物品,但也作用有限。

从根子上来讲,主要是穷人还没有意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没有学会为健康提前少量投资,也不相信这些预防措施真的有用。然而,如果真的相信,则就会行动,特别是在一次流行疾病之后。于是作者甚至无奈地说,贫穷国家的政府,在这方面只能是采取一些“家长式”的做法了。

不是上不起学而是不愿意上学

“教育陷阱”也是与贫困有关的重要议题,尽管有自由主义者认为,如果教育是有价值的,根本不需要国家干预,人们也会把孩子送进学校,但实际上贫困使一些孩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和人生发展的若干可能。所以,教育是需要政府干预的。

但正像一些人批评的那样,贫困地区虽然实行了免费教育,但教育的质量是让人担忧的,没有好的老师,家长预期不高,给弱势的孩子提前打上标签,教育方法也不得当,实际状况不尽如人意。因而需要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进行改革,给当地的老师和孩子们树立积极的信念,改进分组分班的机制,淡化精英教育,以更加实用的途径,如派遣年轻的志愿者等,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可见,教育方面不存在“贫困陷阱”,只需要改变一些偏见与误区。特别是可以借助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这对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接受起来与城市的孩子几乎相差无几,而且进步神速。

生老病死与天灾人祸中的被动

越穷越生似乎成为一种贫穷的怪圈,其背后的原因不是缺少避孕措施或者受到了过多的社会压力,也不是没有相应的认识。实际上,越生越穷是在无奈的境地下,以多生求得最大的人生保险系数。而一旦收入增加,条件改善,特别是有社会保障后,生育率就会迅速下降。从作者的调查看,以一定的措施,促使贫困群体改变生育观念,加强社会保障,情况就会有明显的改观。

风险对于穷人而言无处不在,健康风险、天灾人祸等等,每一个都能让穷人更穷,甚至是遭遇灭顶之灾。但保险自身的问题如费用及推广不力等,导致农民购买的意愿并不高,特别是完全市场化的保险是很难有高度覆盖的,从而让农民的风险难以有效降低。于是,只能是政府出手,不是替代市场,而是适当补贴,提高农民的保险参与度。

越没有钱就会越没有钱

小额信贷是扶贫的重要方式,尽管有争议,作者还是通过调查给予了肯定,虽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如还款期过短、贷款额度太小的,甚至作者说,其不足以支撑中等以上企业的发展。这当然是一种苛求了,小额信贷必然是与小农户对应的,发展企业家则注定是大银行的事情,今天更多是风投们在干这样的事儿。

穷人存不下钱,甚至有的穷人就不愿意存钱。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穷人缺乏长期目标和自制力造成的,于是越有钱的人越能存下钱,而穷人则一直没有钱。作者通过调查以后认为,主要是穷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也不太相信未来的预期可以实现,所以更愿意选择现在;如果想让穷人变得有希望的话,则应先给他们设一个就近的小目标。

每一个穷人都是企业家,这是一个有关贫困人口的流行观点,表面看起来似乎如此,比如穷人能在没有贷款条件的恶劣情况下,实现比一般企业更高的边际收益率,也有不少白手起家的穷人企业家,但总体看,大部分穷人的企业都很小,而且同质竞争激烈,很少能够做大,反而不如穷人自己所期待的实在,提前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与一些人批判农民求稳怕乱的保守思想不同,作者认为恰恰是有了稳定工作,穷人才可能去更好地创业,至于10亿穷人就是10亿企业家的说法,那只是农民的别无选择而已。由此,小额贷款政策依然是重要的,单靠所有农民都去创办自己的企业而实现脱贫,是不现实的。

饱受批评的政府与改进方向

在一些贫困国家,贫困政策的意图与实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导致的腐败甚至成为一些学者眼中的又一种“贫困陷阱”。于是,有过多的专家们相信,程序、制度无比重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一个好的制度得不到执行,那么具体的情况甚至会更糟。所以,程序是重要的,政策规划是重要的,但具体的实施是更重要的。而那些自由主义者的主张也是不现实的,穷人无法真正参与到自由市场中去。政府依然要在反贫困的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时要赋予人民权利,作者却强调说,不是赋予所有的权利。

作者在调查中特别指出,有很多地方的穷人其实并不知道政府在干什么,也不知道该向政府提出什么或者要求什么。所以,这让我们很容易想起一句常用的话——“发动群众”,尊重穷人的主体地位。只有如此,才会更多地减少政策的偏差和执行中的异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争议与对作者的质疑

诺贝尔经济学奖自设立以来,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其不是诺贝尔遗嘱中的奖项,而是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他而于1968年设立的奖项。但经济学自身并不完美,无法做到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精准,也很难判断是否完全正确,而且容易在假设条件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那些看起来无比正确的理论,在实践中也是“播下龙种,收获跳蚤”,争议也就从来没有消弭。

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样面临争议与质疑。大奖公布后,甚至有人讥讽“获奖者是政府技术官僚,他们只考虑政府层面的问题,而不考虑基本层面的问题”。[1]而林毅夫先生则对随机实验方法在经济学上的滥用表示担忧,“因为每个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都不同,所以,随机实验的方法在一个地方有效,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无效了”;而且,“现在不做随机控制实验,文章就很难发表了,这就可能会把我们整个发展经济学界的努力引到歧途上”。[2]林毅夫先生的质疑不是个别现象,学术界本来就对随机实验方法存在质疑,有的前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不赞同。[3]

然而,以田野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减少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能够采取什么样的合理的政策干预,来改善穷人生活水平,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正是其获奖的重要原因。

形成鲜明对照的中国减贫事业

读罢本书,就熟悉中国扶贫事业的人而言,应该不会有强烈的“耳目一新”的感觉,书中所描述的诸多情形,在中国的脱贫攻坚进程中已经成为过去式,国家无比坚定的消贫决心和几十年来持续不断地探索和经验积累,让中国的扶贫成就在世界首屈一指。正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徐祥临教授撰文所说:“在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这个共同的目标上,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更丰富、更巨大的成就。中国即使完全不参考这三位诺奖得主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完全可以解决自己的贫困问题,并在世界范围内拔得头筹。换句话说,如今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理论与实践,高于这三位新科诺奖得主。”[4]

就扶贫工作而言,中国的精准扶贫策略,最大程度解决了扶贫政策的空泛化问题,把目光聚焦在每一个贫困主体上,从而实现精准脱贫。但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脱贫攻坚是整个中国城乡融合新阶段的发展举措,曾经二元体制帮助中国形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促进中国以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中国已经可以自信地以发展成果去解决遗留的贫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

参考文献:

[1]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给了政治正确的愚蠢技术官僚,https://mp.weixin.qq.com/s/MCzKnKUHGmMY42OVSz8ldA

[2]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受争议 林毅夫:我不赞成随机实验法,http://finance.ifeng.com/c/7qvjUEFkDTj

[3]价值与争议:独家解读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减贫研究为何重要,https://xueqiu.com/3502728586/134193774

[4]徐祥临:诺奖得主的反贫困理论成就难望我党项背,http://www.zgxcfx.com/zhubiantuijian/116259.html

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