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安  >>  正文
魏延安:秋天的阅读 ——2021年三季度我读过的18本书
魏延安
2021年11月07日

2021年三季度共读书18本,类目较杂,闲书较多,计有社会科学类3本、三农类3本、互联网及电商2本、历史文学类4本、经济管理类3本、生活艺术类3本,现以读完时间为序简评如下。

1.《深度:《商学院》实战案例集》,《商学院》杂志社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本书对酷派手机大败局的深入分析实际上是从普遍意义层面概括了“中华酷联”等传统手机企业衰败的一般规律,这些企业虽然也有研发团队,但却从来没有真正面对过市场,高度依赖于电信运营商的订制与补贴政策,一旦政策有变,则往往万劫不复,酷派、中兴、联想均如此,而华为则未雨绸缪,通过高端智能手机的开发彻底上岸;若再进一步对比分析,则小米虽然挂着互联网企业的名头,但营销胜于研发,靠价格优势打开的市场如果不能靠技术赢得更大利润空间,则发展必然面临瓶颈,高端的跃升便是小米的心病;曾经红极一时的HTC则是在犹豫中错失了4G的赛道,再也没有机会追赶,只能黯然离场;三星的败退,因质量问题引发不满,又因高傲的态度激怒消费者,彻底失去中国市场;金立的破产,则印证了没有核心技术的传统营销套路在今天已经不适应时代了。本书还解析了海尔向“人单合一”2.0时代转型的艰难历程,一个传统家电企业正在演化为集合众多创客的大型创新平台,永不停滞、不断探索的精神与勇气值得尊重和学习。

2.《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8》,国家图书馆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本辑中,对两篇关于美术和诗歌的讲座印象比较深刻。尹吉男先生所做的《中国美术史的宏观观察——以文官集团的崛起为中心》,对于中国画重写意不重写实的平常印象提出了辨析,认为中国古代也是有写实美术传统的,和西方早期的美术传统是一样的,那个时候的书法家大多数是贵族身份,像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书法用笔和用剑是类似的,后代的临摹达不到其水准也是自然的,因为后来的文人们根本不会用剑,有些笔锋是写不出来的。但是自从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以后,大量的文人集团成长起来,衍生出的文人画是不重视写实而始终是写意的,甚至对写实是不屑一顾的,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国画印象,而宋徽宗的工笔画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写实画派最后的抗争。葛晓音女士所作的《山水诗与盛唐气象》讲座,则对山水诗的发展进行了回顾,认为早先的山水诗景物描写主要是作为人生的比照,没有发现其自身的审美价值,到了魏晋时代又带上了浓厚的哲学色彩,而盛唐时代把山水和田园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长歌与松风相互应和,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相依相亲的意趣,这正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精髓,从而比前人更自觉地在诗歌中表现追求纯真的人格理想,大大提高了山水诗的品格。

3.《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9》,国家图书馆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本辑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古代希腊城邦文明和苏东坡的现代意义两篇。在黄洋先生的古代希腊城邦文明中,从源头解读了为什么欧洲会小国寡民,因为在曼西尼文明衰落之后,长期的地方割据与分类的历史经验积淀在他们的观念中,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传统国家就应该是城邦,就应该小国寡民。特别是罗马解体以后,再没有更强大的力量来推动欧洲的统一,加之民族的林立和频繁迁徙,欧洲善分不上合的局面就从此定型。但如果从文化角度看,欧洲反倒有统一的基础,因为他们的根都是希腊罗马文化,这构成了西方价值观的基础。莫砺锋先生从高风亮节的政治家、勤政爱民的地方官、一个勤奋的天才、平易近人的大名士、知足常乐的普通人、一生坎坷的逐客共六个方面解读了苏轼的一生和对当代人的启迪,我以为最最重要的一条是苏东坡那种不偏不倚、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无论碰到任何物质条件,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他都尽可能地保持愉快的心态,而不是悲悲切切,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今天许多现代人做不到的,也是最应该学习的。

4.《进化:<商学院>Top50实战案例集二》,《商学院》杂志社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对人工智能、汽车、知识付费相关企业的报道引发一些思考。科大讯飞焦虑的背后,是科技企业的竞争已经从技术向系统转移,从产品到标准转移,不再是一城一池的争夺,而是商业版图的重新划分,处于头部的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战略眼光与胸怀。福特在中国的下滑不是孤立的,众多的中国车企这几年日子都不好过,特别是当年为满足汽车消费在平民中普及的一些低端跟风车企像力帆、众泰,已经完成历史的使命,其他合资和自主品牌也都面临市场总量瓶颈和消费转型升级的压力,就看适应的速度了。而曾经喧嚣一时的知识付费逐渐露出现实的骨感,罗辑思维式的广谱性音频产品开始退热,诸多音频平台的崛起,只是回归休闲的本质,更加细分、更加专业的垂直市场还有待培养和深挖。

5.《千年贸易战争中:贸易冲突与大国兴衰》,彭波、施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系统回顾了资本主义兴起以来世界重要贸易战争的经过与造成的历史影响,诸如英国与荷兰的商战、波士顿倾茶事件背后的经济斗争、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关税联盟、拿破仑“大陆封锁”的失败、美日贸易摩擦等,并对清末以来的中国对外贸易分重要历史阶段进行梳理。总体看,国际贸易,关乎国运,贸易战争的残酷不亚于军事战争,对世界时局的把握和科学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6.《我到访过的外国农家》,韩长赋著,中国农业出版社。这是一个大国农业部长的世界农业观察,在行程密集的出访过程中,作者及时记录下了所到国家农业的观察与联系中国实际的若干思考,最终以讲故事的方式集中呈现。全书按照到访国家的地域区位分为西欧家庭农场、北欧家庭养殖户、巴尔干半岛农民等15个部分,涉及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巴西、泰国等世界各地49个国家和地区,一边讲述异国乡村的所见所闻,有对田园牧歌的赞美,有与农户的家常对话,也有田间地头的探讨;一边思考对中国三农的启示,如西欧的合作社机制、北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色列基布兹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等。

7.《激荡:共和国“三农”记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编,当代中国出版社。本书由重大农村理论问题梳理、重要三农人物访谈和回忆录组成,集中反映了农村改革若干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诸如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曲折、联产承包历经30年的萌发、农村集体经济的兴衰等,其中的人和事发人深思。也通过这些梳理和回忆,对一些重要三农现象有了系统认识,像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实际上发端于1958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南宁会议“既要学会办社,又要学会办厂”的指示,而且首次提出“社办工业”的概念,初期主要定位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那些后来赫赫有名的天下大村,往往是社办工业有基础的村。

8.《中国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之路——基于山东曹县、江苏沭阳和浙江临安的实践》,郭红东、曲江、李晓康著,中国农业出版社。这是几位农村电商界老朋友的新作,也是对过去几年他们农村电商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全书主要包括曹县、沭阳、临安3个县区的农村电商研究报告、6个淘宝村的调查、1个全面的调查问卷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建议。总体看,以淘宝村为代表的乡村电商发展,既证明了农村在电商发展方面的种种优势与便利,最终才能星火燎原;也反映了乡村在电商发展起来后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变化,预示淘宝村不是淘宝村的未来,必须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转型升级。

9.《书当快意》,宗璞著,浙江文艺出版社。相比于二季度所读的同名书,这本没有达到“快意”的程度,前半部分是一些有关书的琐碎记事和案读札记,富有趣味;但后半部分风格突变,编入三篇早年的文学论文,就需要慢慢读来。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开篇的卖书、乐书之谈,大抵书痴、书虫、书藏者,都应有同感,卖书真的很难。

10.《一个医生的读书札记》,郎景和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读就知,这个医生不简单;再一了解,方知是医学名家,顿时肃然起敬,一些读书札记引起强烈共鸣。如“睡前、周末是必须要读闲书,杂书和非专业或‘没有用’的书的。这是一种兴趣、一种欲望。这并非电影、电视剧所能比拟,前者有思考的空间,颇多兴味;后者无反刍的余地,较少回忆。”我就是坚持读纸质书,也坚持混搭读书,专业之外尽可能杂一些,坚持久了,收获颇丰。

11.《班门·硂之色》,《班门》编委会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班门即鲁班之门,砼是混凝土,书名即告诉大家这是关于建筑设计的书,但却以散文的形式呈现,可以算作建筑散文吧,偶然读之,有一种别致的感觉。印象比较深的文章是宋晓冬的《梦白》,别开生面地安排了一场梦中对话,让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安藤忠雄三位建筑大师跨越时空会面,在彼此交流中把混凝土材料运用的建筑设计理念演化全程展现;而李晓明的《洋灰大王》讲述了另一段民国的传奇故事,中国人也曾把水泥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费米的《阿嘎土》、薛茗的《绘神的人生》则是藏区传统与现代碰撞后的建筑艺术反思。

12.《三个南斯拉夫》,马细谱著,当代中国出版社。这本书是一口气读完的,以4万字的篇幅简要讲述了南斯拉夫王朝、南斯拉夫联盟和短暂的南联盟三个历史时期的南斯拉夫基本情况,由于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复杂,虽然在二战中为共同对抗纳粹形成联盟国家,但潜藏的危机一直没有解除,铁托去世后联盟很快瓦解,而且引发连锁战争,让人叹息不已,而其历史经济教训也发人深思。另外,本系列丛书的编辑理念也值得称赞,就是简明扼要编成小册子,让大家不费力气就能看完。无独有偶,前期看一老外写的书,明确表示本书一次旅途即可读完。社会节奏快,书薄一点、好读一点,才能让更多的人不丢掉读书的种子。

13.《改变你的服装,改变你的生活》,乔治·布雷西亚著,红霞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也是穿插阅读的一本闲书。作者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形象设计师,明确提出穿好衣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必须穿出个性,引人关注,这样才能增强自信,赢得未来。本书的主张与西方彰显自我的个性追求是一致的,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在穿戴上要相对低调委婉一些,不过年轻一代正在改变。书中给出了22种女性经典穿戴物件名单、不同场合不同色系搭配、每年两次衣柜清理等建议,值得借鉴。同时,任何时候包括家中与周末休闲穿衣都不要太随意的建议,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修边幅对别人和自己都不是好的感受。

14.《逆商业时代:一次搞懂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卢希鹏著,商业周刊组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消费者反向定制生产,不仅仅是在电商上,而且进一步推导至制造、金融等方面,生产与消费的距离从来没有这么近过。于是传统的零售与电商开始融合成新零售,而新零售又催生以智能生产为核心的新制造,又因为生产、销售的数字化,从而让新金融、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最终互联网成为与水、电、煤一样的新能源。本书重点以案例的形式解析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的概念,主要内容形成于2016年,案例今天读来有些老,但解析还是很有启发。

15.《2019短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今年的选辑变了封面,似乎风格也变了,开头几篇硬是没有读出感觉,到后面的好一些。2018年度集中选了几篇重大疾病带给普通人家庭灾难的小说,今年则重点选了几篇精神疾病带给一般家庭的沉重打击,让人沉痛,也及时选录了嘲讽“咪蒙”式贩卖心灵鸡汤的作品,可以说时代性很强。真正印象深刻的,首推《天食,地食》,一个研究哲学的大厨女儿,孜孜不倦地在全世界寻求真理,最终却在破解祖传食谱秘方的过程中开悟,最高的哲学就在身边。其次还有《木星时刻》,描写了连生育都要程序化控制的未来智能时代,人性的难以抑制与反抗。莫言、冯骥才两位老爷子的作品,笔法老辣,但故事并不新颖,有些遗憾,不如迟子建把东北抗日战争一个小故事写得惊心动魄。

16.《国家战略:延安脱贫的真正秘密》,邢小俊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伟大的事业需要时代的讴歌,报告文学让革命圣地脱贫攻坚的故事更加感人至深。作者没有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去描绘延安脱贫攻坚的战场全景,而是精心选取了普通农户家庭退耕还林、返乡的带头人实现山乡巨变、老支书多年如一日发展苹果特色产业和残疾人勇于电商创业等典型的人和事,以感人的故事塑造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以先进人物衬托延安脱贫攻坚的整体时代风貌,读起来十分畅快。

17.《另类唐朝:用食物解析历史》,张金贞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是一本有意思历史读物,首先是角度比较独特,从食物入手,再现盛唐景象,如令人咋舌的“烧尾宴”有什么大菜,如何奢华以及如何被取消;其次是从考证开始,却以故事来贯穿其中,像荔枝与杨贵妃、茶与陆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再次是语言生动,时不时用今天的话表述古代的事,比如长安的CBD——东市与西市、唐太宗带头崇洋媚外喝洋酒等,妙趣横生;而且内容也不限于唐朝,古今中外皆信手拈来,足见历史功力。对葡萄酒的历史梳理,简洁而脉络清晰,汉始有而南北朝贵之,到唐太宗时期,在皇上的亲自指导下,终于改变了大量依靠进口稀少昂贵的现状,实现了葡萄酒酿造的“国产化”,迎来了葡萄酒盛世。不过也遗憾发现,第32页竟有半句文字不知何处了,第127页的图片注释方位标识有误,唐太宗立太子的故事讲得太多也距离食物确实有点远了,不过这些小瑕疵是瑕不掩瑜的。

18.《蔡昉学术自传》,蔡昉著,广东经济出版社。偶读经济学家学术自传,感觉比较好读。随后又陆续买来几本,穿插阅读。与前面的《江小涓学术自传》不同,作者工作经历并不复杂,基本是从学校步入研究机构从业至今,故而主要讲述了不同研究阶段的学术经历,重点就人口经济学这个作者一手推动的学科创建情况及其主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特别是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这个作者率先提出且饱受争议的判断,是如何提出又如何被逐渐认可的,从理论上回应了一些就此引发的批评。对一般国家经济发展进程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就业优先战略的提出等也与这个判断相关。

(散记于二〇二一年七至九月间,十月八日定稿)

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