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安  >>  正文
魏延安:消费扶贫如何更精准?
魏延安
2019年05月21日

消费扶贫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热点,有利于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脱贫攻坚中,也改变了过去简单给钱给物造成的扶智扶志不足的现象。但在消费扶贫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把简单的购买行为等同于扶贫行为,把购买贫困地区的产品等同于购买贫困户的产品,把购买的收入等同于农民的增收,把一次性购买等同于有效帮扶等,都是需要在实践中予以克服的。

如何让消费扶贫更加精准?首先要对标精准扶贫的要义,就是要精准施策,精准到户,精准脱贫。各地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探索,现归纳四种方式供大家参考。

脱贫标准倒推算法。对照国家划定的当地脱贫收入水平,减去现有贫困户收入水平,再推算到需要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多少数量农民的农产品,就可以增加收入至脱贫收入水平之上。像一些帮扶企业在对口的贫困地区就实施过类似的做法,鼓励企业员工与客户消费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优点是,企业实力强的话,消费能力也强,能迅速达标;缺陷是若企业不再帮扶,可能消费关系不再,持续保持收入水平面临困难。

增收提前计入法。即在消费农户的产品时,把需要增收的额度提前计入农产品价格,每销售一件农产品农户就得到一份收入,适合零售式消费扶贫。像京东开发的“跑步鸡”项目,就是提前把每只鸡带给贫困户的收入计算在销售价格内,只要卖出一份,农户就能固定增收。优点是,便捷、直观,推广较快;缺点是,消费的量不好把控,有可能远远超出收入预期,也有可能不达标,另外就是价格就相对较高,消费者的接受度有限。像一些地方的土鸡蛋把增收额度算进去,单个售价三四块一个,有的消费者接受不了。

投资生产分红法。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由对口帮扶单位注入一定资金,与贫困主体组成合作社或其他形式的生产主体,生产出的产品包销,产生的利润除农户正常应得的一部分外,帮扶单位注入资金的分红也二次分配给贫困户。实际上是产品消费扶贫向生产消费扶贫的延伸,消费合作进一步深化。优点是更利于贫困地区产业和贫困户的长远发展,缺点是机制建立和生产管理比较麻烦,需要投入人员深度介入。

众筹经营多元增收法。就是借鉴曾经红极一时的偷菜游戏和网络众筹理念,集中部分贫困户的土地,集中起来规划成片,以几十个平方为一个单元面向社会和网络众筹,单位土地面积的收入远高于一般农田;再由政府或帮扶企业等完善基础设施,组织贫困户以打工的形式在田间作务;配套还设有农家乐、农家集市等服务项目,方便参与众筹的“地主”参与。这样的做法把众筹、电商、农业物联网、三产融合等整合在一起,贫困户可以从土地众筹、田间务工、餐饮服务等多方面增收。像各地开展的“我在乡下有块田”“我在农家有棵苹果树”等都基本属于这一类型。优点是,便于向社会大众推广参与;缺点是,地理位置不便的情况下,参与度不高,配套的服务开展有限,贫困户的生产经营能力需要配套提高。

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