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  >>  正文
孙成昊:“布蒂娜事件”折射美国政治仍掣肘美俄关系缓和
孙成昊
2018年07月31日

7月26日,俄罗斯外交部副发言人科任表示,俄方呼吁美国释放因涉嫌“充当俄政府代理人”被捕的俄罗斯公民玛丽亚·布蒂娜。布蒂娜被美方指控在2015年至2017年旅美期间按照俄罗斯政府高层人士指示与美方人士建立关系,并渗透对美国政治有影响力的组织,为俄罗斯争取利益。

美国联邦调查局选择披露“布蒂娜事件”的时间点值得玩味。有关布蒂娜的文件恰好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赫尔辛基举行峰会的几小时后公布,似乎有意提醒美国国内民众,尽管“特普会”热闹登场,但俄罗斯“干预美国内政”的大戏却远未落幕。

在美俄关系中,这种“以内制外”的方式并不陌生,当下的美国政治生态仍是掣肘美俄关系缓和的重要因素。同样是在去年7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特朗普和普京“会中会”刚结束一天,《纽约时报》就迫不及待披露了小特朗普、特朗普竞选团队主席马纳福特和库什纳在2016年曾会见俄罗斯律师纳塔莉娅·维塞里尼茨卡娅。此事一经报道,舆论几乎不再关注美俄在峰会会晤上取得的成果,如叙利亚西南部的停火协议,转而激烈讨论小特朗普是否已有通俄之实。在美国国内舆论压力下,特朗普不得不收回峰会期间美俄在网络安全领域达成的合作意向。

而这一次,美国国内舆论对于“特普会”的反弹更加强烈,“布蒂娜事件”恰如其分的出现成为美国舆论得以继续炮轰总统的绝妙抓手。从美国国内看,对于“特普会”的反应几乎是骂声一片。

一方面,如果仔细观察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与普京的面面俱到不同,特朗普主要就谈了一个问题:我真的没有通俄,我也相信俄罗斯没有干涉大选。如果前半句美国国内还有人信的话,后半句基本上无人相信。美国情报机构早已盖棺定论,俄罗斯“干涉美国大选”也已成为两党共识。作为在任总统,竟然在这样重大的外交场合与本国情报机构唱反调,自然遭到国内强烈反弹。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对于“特普会”两个多小时的“一对一”会谈内容充满疑虑。他们怀疑特朗普在和普京的私密会晤中向俄罗斯妥协,比如在克里米亚或者叙利亚问题上对普京做出了“失守底线”的口头承诺。因为仅从新闻发布会内容看,特朗普集中回答了关于“干选门”的事情,却对很多问题都避而不谈。

但必须看到,无论是“布蒂娜事件”还是“特普会”后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舆论“轰炸”都不能真正削弱特朗普的执政地位,也就无法从根本上阻断特朗普力推对俄缓和的政策。而且从特朗普的执政环境看,国内政治的不利一面正逐渐朝着弱化的方向发展。据美国“真实清晰政治”网站的综合民调数据,2018年以来特朗普的国内支持率就稳定在40%以上,“特普会”对支持率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特朗普对俄缓和的国内政治资本和底气是在增强而不是减弱。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仍然敢于在“特普会”后邀请普京访美的重要原因。

唯一存在变数的或许是特别检察官穆勒领衔的“通俄门”调查。当前的“通俄门”调查已经引发一些美国民众的厌倦感,甚至有人认为“通俄门”延宕未结将会成为干涉中期选举的因素。照此态势发展下去,“通俄门”非但不会成为民主党加分项,反而成为共和党攻击民主党的有利武器。

但是,如果穆勒的调查能够时不时释放一些猛料,成功“续命”拖至中期选举之后,而中期选举民主党又能成功拿下一院甚至两院,那么“通俄门”调查将再度成为特朗普头顶的“紧箍咒”。一旦穆勒的调查得到一些确凿证据,即便不至于弹劾特朗普,也足以放大美国国内政治对两国关系的掣肘作用,从而继续挤压美俄关系缓和的空间。

(原文发表于中国网“观点中国”栏目)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主要研究美国外交及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