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利  >>  正文
李利利:为什么明明大家都努力了,结果却还是会做错?
李利利
2018年10月24日

     请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快到中午时分,小张接到同事电话通知,要求在当天下午两点前准备一套参考书。小张接到任务后稍作分析,认为此事是紧急且重要的事项,需立即办理。因时间紧急,网上购买办理此事已经来不及,通过实体书店购买能更节约时间。于是,小张赶紧冲到了几家实体书店买书,随后又赶在既定时间前送到了预定地点。此事,小张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完成了这项紧急的任务。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小张却因为这件事情被批评。原因的确出乎意料,小张提供的书本竟然是错的。原来,电话通知里告诉小张的那本书比较特殊,同一个书名,但至少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国人写的,另一种是英译本,而且各自都有经典版和修订版。而安排此事者和小张都不知道这种情况,第一家书店的工作人员同样不知道情况,只是找出了有现货的那种版本。随后,第二家、第三家书店就参照第一家书店的样本提供了书本。

     无独有偶。有一次去理发,师傅我问怎么理?我回答说修一下、短一点。随后,我就像往常一样闭上眼睛。等师傅完成后,我睁开眼睛一看,效果与我期待的完全不同。因为我平时留点长发,但师傅给我做成了寸头。我责问师傅,明明说修短一点,怎么就成了寸头?师傅倒也很无奈地说,修短就寸头,这大热天的,来的人几乎都是修成寸头的。

     从这两个案例中可以发现,所有参与者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且单独从个人任务的角度来分析,并不存在什么过错,可是结果就是不如愿,没有实现预期效果。但稍做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所有参与者执行者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或者从自己最便利的角度来完成任务。如书店提供书时并没有提供更多的选择项,而是选择了库房里有存货的,这是从最便利的角度出发考虑的。如理发师傅将修短一点等同于寸头,这是从自身的理解的角度考虑的。之所以如此,原因就是执行者均想尽快完成任务,但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效沟通。

     任何一项需要多角色协同、协作的任务,充分、有效的沟通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与基础。案例中,小张、书店特别是任务安排者如果对书本有更进一步的沟通,如将出版社或作者或封面等信息作沟通的话,就能够保证在既定的时间内提供出正确的书籍。不仅如此,有效沟通还会对工作任务最终的效果产生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案例中,如果我和理发师傅对发型的效果有更充分、更具体的沟通的话,就会避免对结果的不满意。

     在现实工作中,任务完成但结果不如愿的事情经常上演,要想避开这种困境,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必须在行动开始之前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取得应有的效果。套用一句话,落实工作任务时一定要“兵马未动”而“沟通”先行。

      本文已在人民邮电报刊发,原标题《为什么会错?》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