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以史为诫,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陈新光
2018年10月29日

随着2017年中日两国关系开始改善,特别是李克强总理访日和此次安倍首相时隔七年正式访华,信号鲜明,意义重大,成果可期,中日关系有望持续改善并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日关系走过不平凡历程

众所周知40年前,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做出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战略决断,通过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包括日本深刻反省战争责任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表态,明确宣示中日两国要持久友好下去,双方开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以及妥善处理历史、台湾等敏感问题提供了坚实遵循和保障,也为中日关系确立了政治基础和法律规范。但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40年来,中日关系可以说是一路蹒跚,历经坎坷与波折。

目前,在日本国内仍然存在美化侵略历史等一些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于日本曾经发动的侵略战争,日本国内有些人不但不反思,反而像小丑一样跳出来否认侵略历史。右翼势力甚至在钓鱼岛的领土主权与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动手脚,破坏双边互信。近期,在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改善,已重新回到正常发展轨道。我们不希望看到否认侵略历史,歪曲侵略事实,不与军国主义划清界限的事情不断发生,做这些伤害被侵略民族感情的事,只会失信于亚洲邻国乃至国际社会。

中日经贸发展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

早在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就已经首超日本,目前,已经接近日本的3倍。随着中日两国综合实力的逆转与快速消长,加之冷战后地缘政治格局的巨变,中日之间“政冷经凉”状态,使安倍首相面临日本国内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一度持冷淡和否定态度,使日本企业失去了很多机会。此次,安倍首相访华,带领500多企业家来华访问,就两国在金融如货币互换,科技领域的共同研发,医疗保险及养老,环保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日本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重要外资来源地,彼此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现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为此,这次安倍首相成功访华,对于进一步夯实中日关系的“压舱石”,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日中双边贸易总额约为3000亿美元,两国经济已达到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企业在华设点已经超过了3万处,也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40年来,中日关系在条约的指引下持续前行,深入发展。2017年,两国人员往来突破1000万人次,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各领域交流合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亚洲和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日本尊重WTO,安倍首相也表示,日中两国作为自由贸易体制的最大受益者,也应为加强WTO等多边自由贸易体制而保持合作。

面向未来,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最近,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指出,这次中日关系的改善不是权宜之计,这是因为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实行睦邻友好政策,一直致力于中日关系向建设性方向发展。为此,他对安倍首相改善中日关系的意愿与举措,抱持欢迎与呼应的态度。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当前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重现积极势头,这是值得双方共同珍惜。双方要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坚持和平友好大方向,持续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日关系在重回正轨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给中日关系改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中日两国应顺应潮流,正确决策,抓住机遇,共同努力构筑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真正体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原则、精神的新型中日关系。未来的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日合作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为此,中日双方必须把握好机遇,走好合作共赢之路,做大做好共同利益的蛋糕,为两国人民提供更多福祉。中日关系进入新阶段,两国将共同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新贡献,以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