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中阿两国共同打造“南南合作”新典范
陈新光
2018年12月10日

阿根廷是世界粮食和肉类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阿根廷也是是南美洲国家联盟、20国集团成员国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1972年2月19日,中阿两国建交,2004年中阿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7月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目前,两国双边关系通过跨越式发展,为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了新活力,将成为“南南合作”的新典范。

中阿双边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阿根廷是拉美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27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人口只有4300万,自然资源禀赋优越。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依托潘帕斯草原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阿根廷向世界出口大量的粮食和牛肉,曾经跻身世界十大富国之列,在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达3800美元,比当时的法国和德国还要高,从而吸引了大量欧洲移民竞相投奔。

进入21世纪后,受益于世界大宗商品交易繁荣,阿根廷经济在21世纪头10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在这一时期,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通过与阿根廷的紧密经贸合作实现了两国双边关系的跨越式发展,并签署了多项战略合作协议。此后,在密集的首脑外交推动下,中阿双边关系持续向好发展。中方始终认为两国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面临共同的和平与发展任务;特别是阿方在经贸、金融和政治方面都有着发展对华关系的需求。2016年到2017年,中阿首脑三次会晤,起到了增信释疑的关键效果。

三大经贸合作成为中阿关系“压舱石”

近年来,中阿贸易规模突飞猛进,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第一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地。从目前中阿经贸关系的发展来看,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和金融合作是目前驱动两国相向而行的三大动力。

阿根廷是农牧业大国,中阿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极强。2017年双边贸易总额13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大豆、原油等是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从中国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看,今年10月份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数量已经比去年同期翻倍;基础设施落后和建设乏力是制约阿根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马克里总统上任不久,于2016年7月推出宏大的国家基础设施3年建设计划,该计划共包含224个涉及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领域的招标项目,投资总额逾332亿美元,以提升全国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及现代化水平。同年8月,中国承诺将在5年内向阿方提供250亿美元融资,用于帮助阿根廷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早在2015年,中阿两国央行就达成了700亿元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旨在为双边贸易结算提供便利,并向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2018年11月初,阿根廷央行宣布,与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近一倍,达到1300亿元人民币。中阿货币互换不但可以帮助阿方纾困,还可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阿关系将是“南南合作”的新典范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传播人类活动所有领域内的知识或经验,并相互分享的能力。

目前,中阿两国双边关系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南方力量已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中阿双边关系对引领新时代中拉关系发展和“南南合作”推进具有里程碑意义。阿根廷所在的拉美地理位置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2017年,两国宣布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阿根廷将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两国企业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相关项目合作。同时,双方将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七十七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内,就全球治理、安理会改革、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持续对话,捍卫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