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  正文
李洋:中国足球崛起于做好自己的事情,而非归化外国人
李洋
2019年05月29日

据报道,中国有意归化巴西足球运动员埃尔克森和高拉特,让他们加入中国籍,进入国家队,助力中国冲击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两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都表达了积极的态度。

此事一出立刻分化了舆论场。很多人无法接受国家队出现外国面孔,支持者则翻出汉唐的老黄历,指出番兵番将古已有之,更可况归化球员在很多国家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人们对这件事的反应折射了中国足球的种种怪现状。

诚然,中国在历史上吸纳了来自多方的文明与基因,成为文明与种族的熔炉,但自清代海禁以来的中国则更多地表现出唯我独尊的封闭属性。五四以来,情况有好转,但在内心深仍然有“华夷之辨”的印记。这算历史的遗产,无可否非。

有趣的是,在今年早些时候,原本是英国籍的李可和原本是挪威籍的侯永永都已经完成了归化手续,两人尽管出生在海外,但母亲都来自中国。球迷圈内迅速接纳了这两个有着华人面孔的归化球员,并顺利成章地认为他俩应该在下一届国足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对埃尔克森和高拉特入籍持反对意见的人,并非反对归化本身,而是一时无法接受不会汉语,不懂中国文化,没有中国血缘的归化球员挤占了原本属于中国球员的位置。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中国足球或者说中国体育管理者在快出成绩,出好成绩的重压之下,不得以拿起国际范例做“挡箭牌”,实则是为了抄近道,走捷径。

恰逢有国内资本出于种种目的,乐于为归化球员提供高额薪金,促使其来华效力。世界杯一过,再改回巴西籍,谁说的准呢?说白了就是雇佣兵。这种模式是很多人反对归化这两名巴西球员的根本原因。

日本足球在90年代腾飞时也搞过归化球员,那是在国内青训完善基础上的锦上添花,引发的是鲶鱼效应,从此日本足球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相比之下,中国足球的青训却搞得一塌糊涂,前天国青队刚刚0:2输给泰国队,要知道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初及以前,国家队虽然只能算亚洲二流,但国奥、国青和国少的水平可谓亚洲一流,在世界赛场上都偶有闪光。

反思这25年的足球职业化道路,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球员们钱包鼓了,脾气涨了,球技降了,国家荣誉感荡然无存。在国家队一盘散沙,出工不出力,回到俱乐部生龙活虎者大有人在。

几年前金哨瞬间变黑哨,足协官员几乎全锅端爆出腐败窝案,就是中国足球内在危机的一个有力表征。

这些年大量地产热钱涌入中国足球圈,海外过气球员和教练来华薪水立刻翻几倍。“人傻,钱多,速来”的段子传了十多年,今天依旧适用,“人还傻,钱更多,随时来”。

其实,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痴心不改,早已接受了亚洲三流的境地。有点像母亲对亲儿,总觉得他会好起来,浪子回头,洗心革面。球迷不急,球员不急,管足球的很着急。

懂球的都会认同这一点,中国足球要发生质的改变,就必须按照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办事,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形成制度约束,引导资本规范有序参与。邓公早就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但几十年来,我们的足球都是从金钱抓起。现在更荒唐了,一个金主主导了一个国家的足球发展的方向,从选教练,选球员,再到归化球员交给资本家买单。表面上中国足球省了钱,走了捷径。其实不搞青训,搞归化,是走了弯路,开了倒车。

资本的逻辑都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恰恰一国的足球需要卧薪尝胆,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见效。这些都是资本家等不及的,不愿意做的。能买几个雇佣兵来的,立刻见效,何苦投入几十年呢?你觉得商人真的是为中国足球无私奉献吗?

如果真为中国足球好,请这位老板带上你的钱,远离中国足球。感谢你带给一座城市的一个个俱乐部层面的亚洲冠军,但人们也不会忘记在这些年以该亚洲冠军俱乐部为班底的国足在亚洲赛场上的不知羞耻的表现。

我们不需要里皮,因为我们的水平还不需要那么高水平的名帅,我们的足协也请不起。我们也不需要高拉特们,没有超高的经济回报他们绝不会来华,他们对人民币的认同远高于对人民的认同,中国国籍绝不是你们配合一两位中国商人谋取私利和搞足球投机的道具。

什么时候中国孩子不再昏昏欲睡地被塞到辅导班里,而是生龙活虎地奔向球场,去享受足球的快乐,什么时候中国足球才真有崛起的希望。

中国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