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刚刚表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对不遵守市场规则、背离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外国企业、组织或个人,将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具体措施将于近期公布。
这则消息再次验证了新闻学的一个规律:消息越短越重大。
但凡跟踪贸易战进程的人,看到这则消息都会有所触动。有人情不自禁地拍手称快,有人则慨叹贸易战朝着升级的方向又进一步。显然,这次针对美国商务部所谓“受制裁实体清单”出台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标志着中方对美方的应对措施,已经悄然从国家层面的关税反制发展到了针对相关企业组织的精准打击。
在美方的“黑名单”上四分之一都是来自中国的企业,其余企业中很多是下游供应链企业。美方建立这份“黑名单”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一句“国家安全”成为其滥用长臂管辖,公然践踏国际贸易、技术和商业准则的出发点。
反观中方这次应对,字数虽少,很多细节非常值得推敲。
首先,中国创建的不是清单,而是清单制度,意味着这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化的机制。
其次,能上这个清单的企业并不是像美方那么简单归结为威胁“国家安全”,而是有具体的依据和标准,比如不讲规则,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等等。这样的标准给那些有上榜可能的企业留下了回旋余地。
言外之意,跟着美国耍流氓封锁中国企业的,在中国会得到对等的待遇。
再次,这个清单上不只是企业,还包括组织和个人。这种开放性将让那些听从美国摆布的行业、技术组织和相关个人有所忌惮。
最后,中国政府设立这一制度绝非打击外资,关上国门,不再搞对外开放了,相反,此举让中国的对外开放更加规范、透明和具有可预见性。
这一制度不应是一个短期的制度,而应该长期坚持下去,成为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利益,捍卫公平健康的市场和行业秩序的坚强后盾。
这一制度设计本身包含的合法性、合理性、包容性和灵活性,放在贸易战的语境下充分反映了中国对贸易战的一贯态度:不想打、但也不怕打。还是那句老话: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当然任何制度设计都有负面影响。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推出这一清单制度,应是在充分考虑了国内经济的承压能力和韧性的基础上做出的艰难但果敢的抉择。
我们希望这个清单一直都是空的,它应该是那些规范运营企业的保护神,是那些背信弃义的组织和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的作用不在惩戒,而在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和产业秩序。
相信那些唯美国马首是瞻,对华为等中国企业说封锁就封锁的企业和组织,此刻应些许体会到华为的感受,不同的是华为的遭遇是不白之冤,而你们将面对的一切是咎由自取。
在永恒的市场规则和美国霸权主义之间,何去何从,任何一个理性决策者的选择都是不言自明的。你们还有机会选择自己在中国的未来:一个十四亿人的市场,一个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致力于全球合作与发展的自立自强的国家。
当然美国政府依然有充分的回旋余地,避免双方的清单进入牛角相抵的消耗战阶段。中美在朝鲜时就是边谈边打,现在也是这个阶段,打是谈的延伸,谈是打的目的。最终,双方依然要重回谈判桌,对美国这样的国家,尊严和平等只能靠打出来的实力自己去争取。中国已无路可退,核心利益决不能让渡。
中方一步步走到现在,完全是不得已应对美方层层加码的举措的结果。中国从未主动挑起事端,从未主动升级摩擦。
贸易战怎么走,主动权还在美国手里,但贸易战怎么打,已经不只是美方说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