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提升中保战略伙伴关系,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
陈新光
2019年07月05日

2019年7月1日至7月5日,保加利亚共和国总统鲁门∙拉德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于7月1日至7月2日出席在大连举行的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就中保关系、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欧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为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保加利亚共和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中保传统友好关系日益焕发新活力

中国与保加利亚于1949年10月4日建交,也是世界上第二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中保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友好往来古已有之。地处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它是中国的十二生肖与古保加尔人的“十二兽历”纪年法高度相似,象征着两国人民心灵相通与默契。2018年4月,笔者在保加利亚考察期间,驱车从西到东横贯保加利亚全境,期间处处感受到保加利亚人们对中国的友好和热情。近年来,中保两国传统友好关系日益焕发新活力,两国对国际形势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看法,共同维护以多边主义和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是相互信赖的好朋友、好伙伴。

保加利亚是黑海经济合作组织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创始国之一,是联合国成员,自2004年起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自2007年1月1日起成为欧盟成员。中保两国建交70年来,传统友谊得到继承和发扬。保加利亚是中国在欧盟内的好朋友、好伙伴,也是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保关系和“16+1合作”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满怀新愿景、走上新征程,这也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蓬勃发展的缩影和写照。在中保建交7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将中保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这为中保友谊增添了新内涵,为中保合作注入新动力。

两国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加利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南部,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国,全国可耕地约占40%。保加利亚农产品加工方面尤以酸奶、葡萄酒酿造技术著名,玫瑰、酸奶和葡萄酒历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雪茄烟的输出量以及玫瑰油的产量和输出量均占世界首位。1952年中保两国政府就签订了两国间第一个贸易协定。1985年成立了两国政府间经济、贸易及科技合作委员会。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平台以及双边地方经贸合作平台的共同推动下,在中保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保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双边贸易加速增长,投资热度不断升温,合作层面日趋多元。

近年来,中保两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开拓发展,两国联合开创了中欧经贸关系史上的一连串“第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欧盟设立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中国在欧盟国家实施的第一个农业实体项目、第一个农业合作示范区,中国在欧盟的第一个水泥生产线总承包项目都花落保加利亚。中国高端客车首次批量进入欧盟市场,也是以保加利亚为突破口。在首都索菲亚东郊16公里处,由中保两国共同打造的新型“智慧城市”投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达12.5亿美元。建成后将容纳展览中心、酒店、大型写字楼、购物中心为一体,将是巴尔干半岛上最大的水上公园和其他娱乐设施,与首都这座千年老城交相呼应,成为首都繁荣发展的新亮点。2018年3月,中国海航机场集团公司在普罗夫迪夫机场改扩建竞标中胜出,获得该机场35年的特许经营权。一旦能开通更多直航,将有力促进两国扩大经贸合作。

提升战略伙伴关系,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

保加利亚处在欧洲和中东之间的重要战略位置,为欧盟国家、俄罗斯、近东和北非的市场之间提供了便捷的沟通。保加利亚也是一个交通枢纽,因为泛欧洲运输走廊的主要部分穿过它——从西欧和中欧到近东和中东的国际公路,从波罗的海到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的道路。保加利亚也是跨欧洲网络的一部分。贯通全国的主要运输路线为铁路线路,黑海为通过布尔加斯和瓦尔纳主要海湾的运输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通过多瑙河,保加利亚得以连接到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运河和西欧的内陆水路网。

保加利亚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同时也是进入欧洲大市场的门户。保加利亚是在中东欧地区第一个成立“一带一路”联合会和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文件的中东欧国家之一。根据库什曼和威克菲尔德2015年的制造业指数,在一系列被认定为“新兴”的国家中,保加利亚在世界最理想的制造设施选址目的地中排名第三。中国企业目前在保加利亚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领域:一是汽车制造。如销售情况良好的长城汽车项目;二是工程承包。如浙大网新烟气脱硫项目等;三是农业合作。如天津农垦在保农业项目等;四是通讯领域。如华为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项目等;五是可再生能源项目,如伊赫迪曼光伏项目等。随着中保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将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和“16+1合作”的推进,全面发挥保加利亚地处欧亚贸易、能源走廊要冲,辐射面广、发展潜力大的优势,全面拓展两国经贸合作的新领域,努力打造两国经贸合作的升级版。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