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昊  >>  正文
美朝对话为何再度不欢而散?
孙成昊
2019年10月09日

近期,朝鲜和美国高级官员在瑞典举行了无核化工作级别会谈,但最终不欢而散。美朝对这次会谈的评估截然相反,朝方更多表露出了失望沮丧之情,称会谈已经破裂,指责特朗普政府在这一轮对话中毫无灵活性,排除了短期内恢复谈判的可能性,甚至在声明中表示“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美方矢口否认谈判已经破裂,认为已经带着很有创意的想法与朝方会谈,只不过70年的恩怨无法通过一次会谈解决,但美方仍然愿意两周内再赴瑞典与朝方继续磋商。

双方均未透露此次会谈的具体内容,但根据此前媒体透露的信息,会谈时美国可能向朝鲜抛出了一个方案,即联合国在未来36个月暂停针对朝鲜纺织品和煤炭的制裁,而朝鲜必须启动可核查的无核化进程。会谈的崩盘证明,即使是这样一个临时性方案也很难得到双方的一致认可。

从特朗普执政以来半岛局势的变化看,美国和朝鲜似乎都采取了“边缘政策”或“看谁先眨眼”的策略,以获得对另一方的影响力和压迫力,希望促使对方在关键时刻作出让步。2018年初,美国曾经考虑采取“流鼻血打击”或者有限军事打击的方式对朝鲜“极限施压”,以迫使朝鲜改弦易辙。美国威胁朝鲜的目的并非瘫痪朝鲜的军事能力,而是让朝鲜感到痛苦,让朝鲜没有还击的选择后只能回到谈判桌前。当两国领导人最终于2018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峰会时,这种高压威胁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美国的目标。

现在,朝鲜正要求美国采取更多行动。朝方在这次工作级别会谈后明确表示,在美国采取实质性步骤彻底、不可逆转地结束对朝敌对政策之前,朝鲜不会“举行这种令人作呕的谈判”。

美朝双方都心知肚明,举行峰会只是接触的第一步和最容易的一步,在目前双方均已完成象征性外交收获的情况下,谈判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能否尽快达成一些“早期收获”,为今后的半岛和平稳定与无核化进程提供动力和路线图。而越是深入到谈判的具体细节,就越考验两国彼此的信任以及领导人对国内政治压力的反应。今年在越南举行的第二次“特金会”已经充分证明,两国围绕制裁与无核化问题上的纠缠博弈正迈入“深水区”。

困扰谈判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否以及如何解除制裁。双方在制裁问题上仍存在巨大分歧,朝方认为解除制裁是半岛进一步实现无核化的前提,而美方仍然认为制裁是向朝方施压的筹码,不可能轻易丢弃。

两国还在应该多大程度解除制裁的问题上存在分歧。朝鲜认为,美国对朝的“核心制裁”部分限制了朝鲜的经济和贸易,在朝鲜已经作出无核化的善意和努力后,美国应当在解除这一部分制裁上作出让步以体现诚意。然而,尽管美方在第二次“特金会”前略微软化了立场,但政府内多数高级幕僚仍然反对过快过早解除“核心制裁”。外界曾希望,两次峰会后的工作级别谈判至少能就制裁达成部分协议,但现在看来,这一分歧似乎短期内难以逾越。

如何解除制裁的根本问题是两国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互信,这也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安全保障。2018年新加坡峰会两国领导人的声明显示了双方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特朗普承诺为朝鲜提供安全保障,金正恩则重申了他对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的承诺。

但就安全保障的真正含义而言,美朝之间的理解同样南辕北辙。过去几届美国政府多次试图表明他们将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但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努力仍然遭受挫败。朝鲜最需要的不是美国在纸面或文字上提供的安全保障,比如承诺不寻求政权更迭或在一定条件下促成半岛统一,而是如何降低或消除美国军事同盟的真切威胁。美国应当更多在行动上释放善意,例如彻底停止与韩国的军事演习、逐步削减驻韩美军数量,只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缓解紧张局势,建立起双方的良性互动。

而近期美国国内的政治动荡只会让未来的美朝对话横生枝节,让半岛形势更加扑朔迷离。为了迎战2020年总统大选,被弹劾调查包围的特朗普无疑需要在外交政策上取得更多成就,以弥补其在国内政治上的失分。但一个忙于应对弹劾调查的团队将很难为下一次与朝鲜的谈判带来创意或者富有想象力的选项。

(原文刊于《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主要研究美国外交及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