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华字典,寻找含“勤”的成语,诸如勤能补拙、勤勤恳恳、克勤克俭、业精于勤、勤学好问、父母恩勤、勤劳勇敢、天道酬勤、勤以立身……包含“勤”字的成语非常之多,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是呀!农民勤耕作、工人勤手艺、商人勤实业、做官勤民政、学生勤学业、教师勤育人等等,都需要付出各式各样勤奋的劳作。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不畏困难、勇于挑战、敢于胜利的民族!“勤”深深刻印在民族的记忆力,流淌在中华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与精神传承!
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
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四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一曰:身勤
曾国藩所说的“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做要坚持、行以示范。他曾说“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他对军中将士说:“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曾国藩所说的“身勤”,也引发出我们对今天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思考。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不是看你给孩子说教了多少,而是看你在孩子面前做怎样的示范。其实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多或少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映射。如果我们在时间安排上,井然有序;做每件事,都勤勤恳恳;对待他人,彬彬有礼;对待社会,无私奉献;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取得成功,谦虚低调;面对世界,登高望远;面对未来,勇往直前;成长路上,永不停步。只有当家长、教师都成为真正的优秀者,创建出良好的家庭文化、学校文化氛围,孩子们才会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二曰:眼勤
曾国藩所说的“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时,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求见,请曾国藩分配职务给他们。不巧曾刚好饭后出外散步,李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则进入室内。等到曾散步回来,李请曾传见三人。曾说不用再召见了,并对李说:“站在右边的是个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后勤补给工作;站在中间的是个阳奉阴违之人,只能给他无足轻重的工作;站在左边的人是个上上之材,应予重用。”李惊问道:“您是如何看出来的呢?”曾笑道:“刚才我散步回来,走过三人的面前时,右边那人垂首不敢仰视,可见他恭谨厚重,故可委派补给工作。中间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过,立刻左顾右盼,可见他阳奉阴违,故不可用。左边那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材。”曾国藩所指左边那位“大将之材”,就是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曾国藩从细微之处识人,练就了他的一双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时,幕僚在曾国藩平定太平军的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功勋。
当然,仅凭一次细微的观察,就得出结论,未免有点荒唐。对一个人的认识需要全面地、细致地、科学地、综合地去判断。曾国藩所说的“眼勤”,从细微之处识人,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处在成长中的童年,是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因遗传、家庭、环境的不同,每个儿童都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并且从出生起就有着意想不到的学习能力和活力。儿童因生理、心理、家庭与学校环境的不同,因此有着不同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的孩子是冲动型的,有的是沉思型的,有的是热情型的,有的是冷淡型的,有的是开放型的,有的是封闭型的。有的知识记忆力强,有的形象记忆力强等等。针对他们不同的认知方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要真正认识孩子,既需要眼勤,也需要眼力,需要经常细致地观察,需要观察行为的变化来读懂孩子内在的世界,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一起成长。
三曰:口勤
曾国藩的“口勤”就是他与人的相处之道。曾国藩认为同僚相处“两虎相斗,胜者也哀”。据说曾国藩开始同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关系并不好,咸丰三年,曾国藩在长沙初办团练时,骆秉章压根儿就没把曾国藩放在眼里,对曾国藩的工作也不是十分支持。当绿营与团练闹矛盾时,他总是偏向着绿营。让曾国藩特别愤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败,湘军退驻长沙城郊的水陆洲时,骆秉章来到离曾国藩座船仅数十米之遥的码头送客,曾国藩以为他是特意来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内心正十分感激,谁知他送完客人之后竟然转身便走,就当没有看到曾国藩!并且还同长沙官员一起对曾国藩的兵败百般讥讽。尽管如此,曾国藩并没有与之逞口舌之争,而是采取曲意忍让的态度,在他为父守孝后第二次出山之时,曾国藩特意拜访了骆秉章,态度十分谦恭又十分热情,之前的那点事就当没发生一样。这让骆秉章大感意外,当场表态,以后湘军有什么困难,我们湖南当倾力相助。“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口勤不仅仅是对同僚和上级,对下属也会耐心地训导,曾国藩秉持的这种为人处世之道,不仅让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铭传、胡林翼等名臣,实现了清末短暂的中兴。
曾国藩的“口勤”,呈现的是态度和蔼、言辞温和、热情谦逊、微笑说话、口气平缓、与人为善、大气包容,既是一种人格修炼,更是一种处世哲学。曾国藩的“口勤”,也给今天的教育者引发探索性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传播人类经验和启智益能育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由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教师的口头语言是媒介——教师要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道理,谈心疏导,排疑解惑;学生要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理解、接受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离开教师的口头语言,也就无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无法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更会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教师口头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比利时学者德朗舍尔说:“在我们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行为表示了他所做的全部事情和他要学生做的全部事情。”教师语言表达的“有理念、有激情、有温度、有节奏、有文采、有智慧”,才能把课堂带入人性、温情、雅趣、享受的佳境。教师课堂语言的“会激励、会概括、会比喻、会推理、会风趣、会评价”,才能将课堂推向进取、科学、超越、挑战的高地。
四曰:手勤
曾国藩所说的“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他一生养成了三个好习惯:
一是反省的习惯。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他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他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反省,不断修炼自己。
二是读书的习惯。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他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通过坚持读书,他不仅改变了气质,更磨练了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增长了他的才干,懂得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让他成了一代大儒。
三是写家书。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正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曾国藩养成很好的习惯,不仅成就了他自己,也影响了曾家后人。
曾国藩“手勤”所养成的好习惯对今天的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仅《曾国藩家书》而言,她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她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她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曾国藩家书》已成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如今,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给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应该成为新时代教师的追求。处在一个创新改革的时代,教师强大的生产力和生命力必然来自于自身的专业成长,执着追求专业成长的学者型教师必定是教师未来和未来教师的准确定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教师专业成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强调专业知识。教师专业成长不仅要熟悉了解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学是积累,教是实践,相互提升,不可偏废。
二是强调专业技能。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需要今天的教师加强反思、加强研究,揭示学习规律、成长规律、教育规律,为孩子四十岁做准备,促进孩子一生幸福发展。
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今天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今天的教师要努力学习当今师德模范的优秀事迹,自我反省检查,提升境界,努力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积极践行者。
四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实践、阅读、反思、写作,就成为今天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之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师需要潜心研究、创新探索、实践创新、实验推进、反思提升、揭示规律、育好人才。
五曰:心勤
曾国藩所说的“心勤”其实就是坚定的意志品质。曾国藩不管是从科考还是在平定太平军时“屡败屡战”,都有一种精诚所至的信念在支撑他。从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所说的“心勤”,对新时代的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与探索性。今天的教师要用心、用爱做教育。要用爱滋养爱、孕育爱、传递爱,通过真心、真情、真诚拉近同孩子的距离,温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用赏识提振起孩子的信心,用信任树立起孩子的自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使孩子信心满满、激情昂扬,同时老师还要通过言传身教,真正尊重孩子,才能引领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今天的教育事业更需要我们教师充满激情、坚毅执着、开拓进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又是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事业,艰巨的事业,需要非凡的精力与持续的热情,需要执着的追求与坚毅的品质。学校每年都要送走一批毕业生、迎来一批新生,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的鲜活的生命个体,这些生命个体本身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无论是培育其习惯、指导其方法、纠正其错误、激活其斗志、推动其自主发展,教师都需要足够的热情、足够的知识、足够的能力、足够的耐力、足够的毅力、足够的创造力去实现。教师需要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性格、坚持的精神、坚毅的品质,才能走向终身阅读、终身研究、终身探索、终身超越的道路,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总书记说:“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是啊!只有千万教师的教育梦才能托起伟大祖国的强国梦!一个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发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勤”相伴,金石为开。历经严寒的洗礼,接受酷暑的熔炼,你将陶醉在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中,你将欣喜在如金似银、硕果累累、桃李芬芳、人才辈出的金秋时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