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良  >>  正文
曾军良:沉浸在教育最美的姿态里
曾军良
2020年06月02日

教育,需把美好的故事留下。这故事也许是某日清晨,在晴朗的天空下、学校的花池边,师生携手听歌读诗;也许是薄暮的黄昏,在明亮宽敞的学校礼堂里,师生相伴歌咏游戏;也许是在魅力课堂的探索实践中,师生、生生目光交汇的瞬间灵动;也许是在课间走廊里,一回心心相印的师生温暖谈心;也许是班会上让师生产生强烈共鸣的心灵震撼之情景……这样的故事,也许波澜不惊,或者平淡无奇,但就在这一颦一笑、守望相助中,凸显了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盛满了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关爱。孩子们,会因这样的故事而成长;为师者,会因这样的故事而发展;师生因为有这样的故事而相互尊重与依赖。沉浸在师生相互信任里,沉浸在教育的探索与发现中,沉浸在学生的幸福成长里,沉浸在教育最美的姿态里。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在阅读的世界中寻找教育最美的姿态

人生是一个从知识的贫乏走向知识富有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从学习知识走向运用知识,并最终创造知识的过程。阅读在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在改变人生、奠基人生、丰厚人生,只有终身阅读者,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担当起新时代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

阅读沉淀内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之师,必须闻道在先,教师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更新知识,让自身的知识日趋壮大、充满活力,才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从互联网上接触大量的碎片化信息,阅读变得越来越零碎。但作为教师来说,系统性的学习和对深度资料的吸收必不可少。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阅读越多,内心越沉稳。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曾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因为气质是岁月长期沉淀的产物,是漫长时光所赠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换句话说,你的内心是怎么样的,你的世界就是怎么样的,你走过的路,不会骗你。阅读的积累,让你修身养性,让你才如泉涌,你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盲点、新问题。

阅读提升思想

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引领孩子成长的方向,激发孩子成长的斗志。思想源自站位,源自实践的探索升华,源自独特的智慧思考。不同的楼层,就会有不同的视野和心态,人也一样,当我们迈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站位,就会有不一样的视野和胸怀。读书,是为了遇到更好的人,见到更精彩的世界,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思考与思想。人的精神需求的最高层次是理性的思考。刺激是心理本能的满足,娱乐是心理休息,信息是人捕捉到的事物的信号,知识已进入到认识的总结,只有在大量系统知识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实践探索,才能创建自身的思想,只有思想才能进入到理性,进入到规律和方法的把握,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更深刻的认识。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能真正读懂孩子、引领孩子、温暖孩子,促进孩子今日的成长,期待孩子明天更美好!

阅读升华灵魂

掂着有分量、翻着有声音、闻着有墨香、看着不伤眼、读着有营养的书,陶醉在字里行间、多情多景中,字斟句酌、细嚼慢咽、进入意境,领会精神、升华灵魂,这是多么的惬意啊。我们怎能放弃这种伟大而充满尊严的阅读习惯!余秋雨说过:中华文明之大,相当一部分取决于他的普及企图和传播力量。暂处衰势时他会隐匿自保、清高自慰,而一旦有兴盛的可能,总是百川连注、众脉俱开、气吞万汇。教师一定要做有文化、有灵魂的人,有文化、有灵魂的人,实际就是将文字、文章、书籍、思想情怀化入人的血液、生命里去了,成了生命的一部分了。读书的最高境界,不是学知识,而是要发现自己、发现良知、重塑自我,提升格局、升华灵魂。即使阴天内心依然充满阳光,即使下雨灵魂也依然晴朗,不会因为外在的环境而影响自己的成长,永远保持行动和思想的高度统一、和谐同步,永远保持内心独立和坚定的力量。当文学真正走进教师,当读书成为教师日常生活,我们就会对世人说:管它“X流”来袭,我自“中流”砥柱。阅读升华灵魂,一个拥有良好读书环境的教师群体,一定会弥漫着人性光辉的未来;一个善于从经典中汲取力量的教师,一定会展现最有活力的教育。请老师们记住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的话——这个世界如果有天堂,那么天堂的样子肯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教师在工作之外,常常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默默吸收着书中的营养,享受着知识世界的旖旎风光,沉淀内涵、提升思想、升华灵魂,这样的场景难道不是教师最美的姿态!

在舒展的自然中展示教育最美的姿态

“舒展”既指孩子的生命状态像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样,顺着天性,自然地自由地伸展张开枝蔓、健康生长,又指内心宁静、舒坦、愉悦、美好。每一个鲜活的儿童生命都像大自然的粮食作物一样在拔节孕穗期不断吸收养分尽情生长,呈现出它自然有的舒展姿态,这个姿态展现其自然、自由、自己、自觉、和谐、美丽的生长。教育就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天然规律、尊重孩子自主成长的美好愿望、遵守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自主地、幸福地成长,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断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

培植适合舒展生长的土壤

学校是学生舒展生长的土壤。它应当是像公园一样,像图书馆一样,像家庭一样,有着新时代学校的样子。像公园一样,是说学校要开阔大气,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开阔大气的校园,能涵养出眼界高、胸襟广的独特气质。美丽幽静的环境,能让学生举止文明、行为优雅、心灵洁净。厚重浓郁的文化,使学生远离喧嚣和浮躁,学会沉静和思考。像图书馆一样,既是说学校管理有序,遵守规则,又充满读书的浓厚氛围。我们的校风是“健康、明礼、乐学、创新”,“明礼”强调的是文明、礼貌、秩序、规则。像家庭一样,是说要懂得尊重与欣赏生命,创设温暖、温馨、温情的生长环境,建设和谐、友爱、平等、尊重、善良的师生关系。有着新时代学校的样子,是说学校要摒除功利,去除浮躁,安安静静办教育,既要务实,又要有情怀、有理想,越来越接近教育本真,贴近生命,越来越像一个新时代的学校,教书育人、全面育人,为孩子的40岁做好准备。

拓展适合舒展生长的空间

舒展生长需要空间,学校系统规划并努力构建适合“自然成长、自己成长、自由成长、自觉成长”的“十五年一贯校本融通课程体系”,为学生自主成长与发展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努力激活精气神、塑造真善美。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校依托十五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构建既能实现幼小初高四个学段无缝链接、纵向贯通,又能促进各学科知识整体融合的立体融通课程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含义:

一是强调课程间的横向整合,通过四个学段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发展,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各个方面实现一定程度的整合,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二是强调课程的纵向贯通,建设各学段的融通课程,促进四个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同时加强一体化校本课程的建设,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均能体现出进阶性、整体性和一贯性。

三是整体开发四个学段衔接的“入境课程”和“引桥课程”,落实幼小、小初、初高衔接问题,完成幼、小学科,小、初学科与初、高学科(融通)课程(教材),并跟踪调研使用效果,再进行完善,以保证课程研究与整体实施的成效,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符合舒展生长规律的时间

生命长成参天大树有一个过程,我们要给它舒展生长的时间。在教学方面,推行“加减法”措施。“加”是开展魅力课堂探索,让课堂成为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成为促进生命发展的力量场,提升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效能,提升教育品质。“减”是减负,减轻学生思想与心理包袱,减少学生作业量、减轻学业负担,严控各科课外作业时间,还给学生休息的时间、自主学习的时间、发展特长爱好的时间,确保孩子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确保幼、小、初、高的孩子睡眠的时间分别不少于12小时、10小时、9小时、8小时。定期发放学生与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各科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了解学生校外补课时间。对问卷数据认真统计、认真分析,针对问卷反映的问题,通过家长大会、教师大会、学生大会及时研究解决。以行政方式严格控制作业时间,规定晚上作业时间不能超过上限,确保孩子足够的睡眠时间,促进孩子健康、持续、全面成长。

儿童的生长有其天然的规律,教育就是要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为儿童的发展培土施肥、浇水除虫、通风光照,让儿童之树根深叶茂、自然舒展、茁壮成长,在舒展的自然中慢慢长大成人,这就是孩子成长最美的姿态。

在探索的实践中创造教育最美的姿态

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实践劳动,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众多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活泼可爱、欢蹦乱跳、天真烂漫,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希冀,教师需要在教育的实践中用心探索,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让孩子们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课堂是教师激情探索的圣地

课堂是教师专业价值实现的殿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思维交汇碰撞的佳地,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是师生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课堂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有限的课堂时空,却有着无穷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教师需要用无限的激情与执着的探索精神,去创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天堂。在课堂里教师用诗性的语言,捕捉教学的灵感,体会语言的力量,追问教育的本质,感悟生命的真诚,展现激情的魅力。教师应该将课堂向学生开放,多把机会留给学生,想方设法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起舞台,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出生命的精彩。教育的润物之功,大多数不能立竿见影,应该给他们一点时间,守望孩子的成长,静待花开。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要创新“教”与“学”的方式,课堂主要体现的是“学”而不是“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一堂完全由教师把控,顺着教师的精心设计进行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也不是课堂的常态。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如此学生才会有所收获。当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时,这堂课就成了教师的表演秀。师生关系是开展有质量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协调,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请相信:教师俯下身子,学生“总会醒来”。

最好的教育是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教师自身是最好的教育课程,身教重于言教,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提升师德修养,做立德树人的表率,做孩子成长的榜样。以身作则不是装,不是在孩子面前变成另外一副模样。以身作则是一种习惯,一种日常行为,一种能让人看到但又不刻意的东西。有这样一所乡村小学,老师们每天早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帚打扫校门处的公共场所。渐渐的,学校里的操场再也见不到孩子们不经意扔下的垃圾,甚至,幼儿班的孩子也兴致勃勃为校园里新种的树浇水,除草。教育不是一味的说教,以身作则是对教育最好的诠释,我们从自己做起,并且努力做到最好,就是教育最好的一面镜子。教师要目中有人,而不只是机械的分数,任何一张考卷是考不出人的综合素质的。如果教育不追求德性与智性的统一,就是残缺的教育。作为教师,首要工作是育人,就是引领孩子走一条健康、正确的人生之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教育的幸福不是熬出来的,面对无休止的累,消除职业倦怠,最好的办法是去爱。爱孩子,爱课堂,爱校园,增强内心的教学勇气,善于激发孩子成长的内动力,勇于探索教育的规律,在教育改革与探索中豪情满怀、激情奋斗,创造教育最美的姿态!

在奋斗的人生中呈现教育最美的姿态

知识的泉水涓流不息, 让希望的种子吐露新芽, 让思想的大树开花结果, 让人生的蝴蝶破茧而出。让我的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这是新时代教师肩负的使命,教育者需要用一生去奋斗、去创造、去超越。

在笃志笃行的深耕细作中提升教育艺术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的田园上,种子和灵魂的生长要求每一缕风、每一丝阳光、每一滴雨露都来得恰到好处。在最适宜的时候,最用心的所在,才会有生命花开最粲然的笑脸。所以,为人师表的我们,就得像那些在希望的田野俯首耕作的农民兄弟一样,沉浸在激情、专注和挥汗如雨的光阴中,去探寻并掌握行之有效的深耕细作的技艺和方法。

在不断丰厚自身文化底蕴、理论素养的基础上,笃志笃行、深耕细作、精心研究、潜心探讨、丰厚实践、凝聚智慧,揭示孩子成长的规律,提升育人的智慧与艺术,竭尽全力为育人事业奉献力量。

在奋斗与探索中创建自己的教育思想

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使我所做的一切有了一种自觉的追求, 使生命在教育生活中挺立, 并产生一种凭海临风的洒脱与旷达,矢志不渝地追寻教育的理想。35年的教育生涯,在不间断的博读深思中,在经历探索县城教育、地级城市教育、省会城市教育、首都教育的德育、教学创新改革中,在近十年开展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十五年一体化的综合改革实验中,在遍及祖国四方的游学研修中,在北师大、北大、清华的校长培训班的演讲报告中,在和全国各地教育名家、教育同行的深谈纵论中……一本本深入的阅读,一程程深入的探索,一轮轮对比的实验,一场场精神的盛宴,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一回回心灵的融通,一篇篇深思熟虑的教育写作……我实践、探索、聆听、发现、感受、思考、写作……35年实践中思索的结果告诉我,教育的基础是实践的探索,哲学的思考,科学的研究。教育者的生命观,教育者对儿童生理科学、心理科学的研究程度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未来。教育需要从原点出发,去尊重规律,去尊重并激扬生命。我读哲学著作,将中国传统“天然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自觉、认识、行动”的思辩探寻结合起来,深入探究教育深层次的问题。在每天的实践、阅读与写作中,我越来越认识到要把孩子当成一粒种子,怀抱着静待花开的慧心,去发现和成全,去唤醒和激扬,去等待不同孩子的不同的花期,去欣赏不同的花期不同的美丽。最后将魅力教育的核心思想表述为:构造“一方池塘”,服务 孩子“ 自然 成长”;点燃“一束火焰”,启迪 孩子“ 自己 成长”;敲打“一块燧石”,引领 孩子“ 自由 成长”;推开“一扇大门”,促进 孩子“ 自觉 成长”。办一所“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培养具有“北实精神、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魅力教育着眼于激发内动力、培育精气神、塑造真善美,着眼于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

在归心低首的生命关爱中呼唤教育情怀

“爱在爱中满足了。”纪伯伦如是说。“爱满天下。”陶行知这样身体力行。“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李希贵如此理解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者需要怀抱着持久的热忱,以爱育爱,以情激情。在平凡的时光里,师生因爱携手,与梦同行,让生命里的一切思想、情怀、品格盛开成三月如诗如画的原野,在寂寥的人生路途中,共同用生命去唱一支充实而热烈的成长之歌。

我想让我的每一天,都怀着雀跃期待的心情去迎接和学生的每一次相逢;我想让我的每节课,都洋溢生命的温暖,释放智慧的灿烂;我愿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毫不吝惜为师者的激赏和赞叹;我愿在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选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恰如心有猛虎而细嗅蔷薇,不去惊醒花蕊上晶莹的晨露。带领学生走进文学,走进经典,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春天温润的空气里,秋天清澈透明的光线里,从林间洒落的阳光里,陌上盛放的花树里,溪边萌动的绿芽里……感受到心灵舒展的饱足和喜悦。从小获得欣赏艺术和大自然的能力,为他们终身精神生活的丰富奠定美好的基础。

从事教育的人是愉悦的,做奋斗的教师是充实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是幸福的。新时代的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毕生追求崇高的教育事业,逐步成长为有智慧、有思想的教师,在坚持不懈的奋斗中呈现最美的教育姿态。

北京初三年级开学复课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做教育是美好而幸福的。这里充满着浓厚的诗意,洋溢着诗的烂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在教育生活中以阳光进取的心态,包容宽广的胸襟,博学优雅之素养,温润欣赏之态度,安心乐意地投入,倾洒满腔的激情,拥有深挚的爱心,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追寻教育的诗意与远方。在不懈的追寻中,相信我们的生命一定能穿越翠绿旷野、湛蓝海洋;穿越苍茫风雨、七彩阳光;抵达长空浩瀚、星空璀璨处,浸润在教育的世界里,尽情享受教育的温馨与魅力,这就是我们的理想境地,这就是教育最美的姿态。

【责任编辑:吴艳鹏】
北京实验学校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北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