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浦东以“金色中环”为动力,改革开放再出发
陈新光
2020年11月17日

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展望未来,浦东将借助中央即将出台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和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通过编制《浦东“金色中环”“十四五”区域规划》,将其打造成为浦东城市形态、产业能级、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全方位标杆,闪亮新名片。

浦东30年发展逻辑的转变

浦东新区过去的30年,一直是“点状”发展。比如最初著名的几个“点”,如陆家嘴金融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而后又有了“花木-龙阳路”城市副中心和“世博-前滩”中央活动区。现在又加入了金桥副中心、张江副中心、临港自贸区新片区。这些个 “点状”形成的经济集聚区,是过去浦东这一万亿经济总量的主要贡献者,然而随着各个“点”逐渐发展成熟,都以各自为圆心蔓延出去,已初步具备联接成环的条件。

如今中环线全线闭合成圈,不仅打通了浦东中心城区外围的快速交通,也增强了张江、金桥、前滩等区域间以及与浦西的联系,无论地理形态还是产业形态,中环如同一条“金腰带”,在浦东的版图上日益凸显“金色中环发展带”的黄金发展价值。

“金色中环”从载体到产业 助力浦东倍增计划

“金色中环”区域规划,串起3个中心区和5个潜力地区,可开发用地达到4.5平方公里,这条全长70公里的上海中环线,浦东段长达28.7公里,占到了41%。沿着中环线,集聚着浦东“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3+5”地区:前滩中央活动区、张江城市副中心和金桥城市副中心3大中心区,以及沪东船厂、张江集电港等5大潜力地区。无论地理形态还是产业结构,中环如同一条“金腰带”,助力浦东新区经济总量向着2万亿元的倍增目标加快进发。

2020年以来,浦东中环线沿线,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4月,张江科学城的地标建筑——高达320米的“科学之门”东塔项目正式启动;7月,总投资超60亿元的前滩信德文化中心封顶;8月,金桥副中心核心区详细规划上网公示,未来这里将建设10余栋百米以上高度的建筑。经过梳理,“金色中环”涉及金桥的重点项目达75个,总建筑面积约900万平方米,浦东“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超千亿元,涵盖产业、住宅、商业、办公等多种类型。目前,浦东新区已成立“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通过大手笔、大项目、大投资,从“金滩”到前滩, “金色中环”将带动浦东南北统筹发展,3年出形象,同步出功能,5年基本建成,到“十四五”末期,浦东经济总量要实现倍增,突破2万亿元大关。

从生态到新基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2020年6月,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浦东率先探索人民城市建设并始终走在前列,浦东在“十四五规划”中为“金色中环”注入新的发展内涵。根据规划,浦东“金色中环”将串联3片楔形绿地,面积相当于18个世纪公园。这些绿地从外环楔入内环,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直达,生态空间非常亲民,依托楔形绿地、滨江滨河等生态资源,“金色中环”将打造更多复合型功能区,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互相交融。在浦东开发集团参与的“金色中环”项目中,绿色是一个突出的元素。其中,碧云绿地就是上海主城区最大的公共绿地之一,项目是以生态修复和优化为核心理念,着力构建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体系,力求达到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的高度统一。

除了生态绿色,新基建也是“金色中环”的重点内容之一,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都将在“金色中环”的布局中得到体现,最终将把“金色中环”带打造成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实践区、生态宜居示范区、特色农业培育区、科技文化创新承载区、国际旅游度假联动区。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浦东“金色中环”规划不仅是倍增计划的重要抓手,也承载着浦东市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要以“金色中环”的大发展、大变化为动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地发挥龙头辐射作用,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上海研究院 兼职研究员 陈新光

全球化智库(CCG) 特邀研究员

2020年11月16日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