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良  >>  正文
加强党对学校思政课思想引领的思考
曾军良
2021年02月04日

2019 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如何加强党组织对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成为摆在学校党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作为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些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

一、党组织对学校思政课思想引领的主要内容

要坚持马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引导思政课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党组织对思政课思想引领的策略

(一)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清醒认识到新时代思政课教育的时代价值,做思政课思想引领的行家里手。

党员干部是教师队伍中的“关键少数”,但这关键少数在推动工作、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模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助推功能,因此,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表率和引领作用,让班子成员和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在思政工作中做带头人,旗帜鲜明地站在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

总书记强调: “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这就要求党组织,特别是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校党组织,要把加强对党员干部思政课重要意义的教育,列入党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三会一课”、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办好思政课教育的重要意义:要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来抓好思政课教育;要注重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要明确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我们党要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通过“强学习、提站位、深思考、明意义”,进一步提升搞好思政课教育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要充分认识当前思政课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课堂教学效果还需要提升,教学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材内容还不够鲜活,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有待增强;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还存在短板,队伍结构还要优化,整体素质还要提升;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等等。

与此同时,要关注思政课党员干部引领的着力点,在学通、弄懂、把准上巧下功夫,为思政课建设思想引领提供根本保证。要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开好思政课建设的支撑作用,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要研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深厚力量。要坚持底线思维,守正创新。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要与时俱进,不能刻舟求剑。

“打铁得靠自身硬”,只有自己昭昭,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真正做好思政课思想引领的明白人、指导者、引领者。

(二)构建领导、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组织保障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求“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解决好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必须牢牢把握党在学校中思想领域的领导权,构建主要领导、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学校思政课保障体系,厘清各自责任与角色,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学校领导班子要把思政课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调研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情况,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科学制定学校的思政课建设的发展战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为开好思政课创造良好物质条件和软件氛围。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思政课课堂听课,及时和思政课教师就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并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任课教师要以教研组为单位,深入研究基于《思政课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全面落实总书记关于思政课谈话精神,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的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有智慧、充满魅力的课堂,全面落实“八个性统一”的教学要求。要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方式,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引导学生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宣传、人人有为”的思政课教学新格局。

(三)创新探索,战略推进,凸显思政教育效能

1.制定提升思政教育效能的战略。

要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思政教育的时代意义,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部分优秀思政教师代表及外请专家为成员的提升思政教育效能的战略研制小组。从战略背景、战略意义、战略目标、战略途径、战略措施、战略保障、战略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研制,制定北京实验学校《提升思政教育效能的五年战略规划》(2021年1月-2025年12月)。让战略规划成为推进思政教育改革、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按照战略的路线图有效推进,每年开展战略推进汇报,总结成绩、查摆问题、创新改进、不断前行,确保五年战略规划的高质实现。

2.构建符合党的要求和时代潮流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永远保持本色的精神基因,文化影响人的思维及政治信仰。多元文化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重视多元文化对主流教育思想、主阵地、主渠道的冲击,深入研究新时期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思想政治视域下有效策略,构建更加合理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保障思政教育质量和管理效能,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建立小初高十二年一贯思政课课程体系。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思政专家指导下,坚持更加开放的教育心态,正确区分西方先进文化和腐朽思想。成立跨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政课教研组,打通小初高思政课的学科教研,依据小初高的思政课课程标准与孩子成长特点,开展小初高课程的连续性探究、整合性研究、科学性安排,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融通、立体融通的十二年一贯制思政课课程体系,为提升思政课教育质量奠定重要基础。

3.数字时代下,让思政教育创新落地。

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43个年头,从加工到自主,我们走出了一条属于党和人民的改革创新之路,创新不仅使我们的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也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怎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不断提高,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提升,面对党领导下的国家经济建设上的创举,对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学校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洪流,思政教育必须承担其时代责任。

进入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为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生活都已经进入了人民的生活,数字教育也就应该成为支撑数字生活的重要内容,教育之重则是思政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家国情怀,怎样更好的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难题,数字时代下为我们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契机和平台,利用好网络教育,利用好数字媒体形式,让更多的榜样人物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中国奇迹震撼心灵,为我们的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国文化,树立好中国自信,让学生在数字时代下,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树立好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和奉献的高尚精神。

4.用多元评价提升课程效果。

课程思政评价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为此,应逐步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效能。

(四)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党员干部发挥模范示范和榜样引领作用,必须立足岗位,落实、落小、落细、落精方能发挥作用,作为学校的党组织,必须立足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个着力点上。深入一线,帮助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协同效应的有力举措。深入一线,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带头上台做好思政课示范课

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要发挥自身政治意识强、党性觉悟高、视野广、人格正、自律严的优势,带头上台讲好思政课,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尖锐问题、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发挥故事感染和教育作用,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以实际行动做出示范和引领。

2․深入课堂、教研组、备课组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探讨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的措施。

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这样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国内外形势、思政课上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

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常讲常新,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党员干部必须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研课,多下教研组、备课组和一线教师进行备课研究,不断探索基于《思政课标准》的教学范式,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引导思政课教师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使思政课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3․深入班级,帮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形成,不能靠单一的思政课来完成,必须以思政课为主阵地,以主题班会为切入点,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的思政课教育新格局。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和班级建立“一对一联系”,帮助班主任策划好主题班会和德育的系列内容,深入课堂以谈心谈话的方式来解除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加强对学生的爱党爱国、理想信念、遵规守纪、文明礼仪、时政形势、勤奋诚信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学校、班级、学生”一体化教育网络,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筑牢了党在思政教育中的领导地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教育贯穿渗透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遵守法制、谨慎细致、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培育实践创新精神、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突出培育礼仪文化素养、乐观生活态度,厚植爱国主义、民族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扎根新时代沃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发展。学校党组织必须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深刻把握要求,领会精神实质,以开拓创新为手段,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坚决贯彻好“八个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全面落实好思政课教学的各项任务,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英育才!

北京实验学校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北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