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成长,要重视美育工作。实施魅力教育,加大投入,夯实打牢美育工作基础;完善机制,构建科学美育工作体系;凸显特色,打造学校美育精品课程;浓厚氛围,营造润物无声美育环境。以美立校、以美育人,在培育美好心灵中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市第24届学生艺术节暨2021海淀区学生艺术节器乐合奏(西乐)展演活动中,北京实验学校(海淀)金帆管乐团带来了震撼人心的作品呈现。近年来,北京实验学校十分重视美育工作,实施魅力教育,加大投入,夯实打牢美育工作基础;完善机制,构建科学美育工作体系;凸显特色,打造学校美育精品课程;浓厚氛围,营造润物无声美育环境。以美立校、以美育人,在培育美好心灵中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校园特色设计,营造美的环境。创设魅力环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校园的改造和升级,深入挖掘校园文化中的审美因素,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营造气息浓郁、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环境文化。近年来,学校环境文化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环境创设体现了如下理念: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艺术价值与教育价值相结合、幼儿成长与教师发展相结合、整体塑造与局布烘托相结合,提升了幼儿审美意识、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小学部教学楼文化建设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身材小的特点,在亚克力墙裙上刻上了学校文化、北京文化、亚洲文化、世界文化等内容,色彩斑斓,犹如童话世界;创设中学部环境文化。学校文化理念墙、校园文化长廊、熊希龄先生铜像、凤凰亭、名人颂、科技广场、艺术广场、文心小站、体育文化长廊等无不体现一个设计高雅、底蕴深厚、文化浓厚、环境优美的魅力校园。
历史文化厚重,陶冶美的情操。北京实验学校原名香山慈幼院,作为百年名校,学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熊希龄先生“面向社会、全面育人、追求高水平教育”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始终践行“勇于担当,善于超越”的学校精神,创新管理体制,建设魅力文化,创造中国基础教育的新品牌,确定以“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突出学校首倡十五年一体化办学特色,提出着眼人才培养、适合学生发展的“魅力教育”主张:构造“一方池塘”,服务孩子“自然成长”;点燃“一束火焰”,启迪孩子“自己成长”;敲打“一块燧石”,引领孩子“自由成长”;推开“一扇大门”,促进孩子“自觉成长”。这种引领孩子由自然成长走向自觉成长的教育就是魅力教育,其内涵就是激活师生精气神,培育真善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成长。
社团活动多彩,塑造美的品格。学校重视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挖掘学生艺术潜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打造学校美育教育特色:小学部成立有健美操、书法、手工、剪纸、景泰蓝等27个兴趣小组,中学部成立有园艺、小记者、美术、书法、舞蹈、篆刻、戏剧、跆拳等25个兴趣小组。校金帆管乐团、校京剧团及学校合唱团、舞蹈队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参加节目录制和晚会演出,并在北京市比赛荣获金奖。我校传承民族艺术,在各项活动中创新性地融入艺术元素,让每一个学生熟练掌握一项艺术特长。学生在多彩艺术中涵泳,在文化融合中徜徉,培养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挖掘了孩子们的潜力,帮助孩子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升了莘莘学子精气神,塑造了学生美的品格,强化了对振兴中华的责任担当。
融合美育课程,创造美的价值。学校成立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美育工作的整体设计与系统推进。学校成立美育教育中心,现有专职美育教师20人,为美育教育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多学科、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渗透美育,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如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热爱、欣赏音乐美,积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感;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认识色彩美、线条美、图形美、造型美,学会观察、捕捉、表现美的事物,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教学中均渗透美育。此外,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去开拓视野,发展形象思维,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寻大自然的韵律美,从认识事物的规律中获得美感享受。
学校紧紧抓住美育融合课程这一关键要素,强化美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一是学科融合。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各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二是学段衔接。完善美育课程设置,强调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篆刻、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分学段有侧重地规划美育课程设置,相互呼应、有效配合,构建幼小初高四个学段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三是目标整合。凸显艺术学科价值与特点,明确美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注重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多维育人目标的整合,与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有效对接,明确学校幼小初高四个学段的美育课程目标;四是教材贯通。加强美育教材体系建设,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加强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学校组织相关学科教师研发了《国粹京剧》《中国汉族民歌》《书法艺术》《篆刻艺术》《中学生舞蹈教程》《摄影艺术》等校本教材,作为循环教材提供各年级学生使用。
围绕美育教学,我校将不断拓宽美育课程领域,丰富课程内容,构建并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着力提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提高美育教学质量。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场所体验学习实践活动。推进美育评价改革,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促进学科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