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两年筹建, 2021年6月3日,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上海兴业路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与精心修缮后的中共一大会址同时对外开放。从原先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到如今的中共一大纪念馆,虽只字之差,但红色地标焕然一新,“开天辟地”庄重呈现,见证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与分量。
从石库门走向天安门
全新亮相的中共一大纪念馆,由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建展馆等组成的“石库门”,全面立体地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上海的革命实践。历史现场,展示了革命者的坚定信仰,体现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百年前的中国,外侮内乱,军阀混战,山河破碎。而此时的上海,风云激荡,思想丛生,主义萌发。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一座石库门小楼悄然开幕。中国第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心怀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 13位代表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余名党员,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红色场馆,诠释不变的初心。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在上海正式开馆,全面系统、形式多样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光辉历程,述说着党的伟大开端与不变初心,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徜徉在中共一大新馆之内,我们可以在更加丰富又不失现代感的新空间中,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更凝练起新时代的昭示和引领:从石库门出发,一路探寻、摸索,终于从小团体变成大政党、登上天安门,上海承载起历史转折点的特殊角色,是一种历史必然,标定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起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梦想,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
从兴业路走向民族复兴路
红色场馆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地,也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今天,在一片现代与历史交融的开放式街区,中共一大纪念馆庄严伫立。老馆新馆隔街相望、形制呼应,红色步道连接起周边红色遗迹遗址,形成一个经典式的街区博物馆,鲜明的表达着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是如何从过往走来,又将如何奋楫当下、奋进远方,体现着上海是融于血脉的光荣之城。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始发地,也是我们党百年辉煌历程的见证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今天,我们回望和瞻仰,目的就在于秉承立党初心、牢记崇高使命、把握历史主动,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奋进。以中共早期建党革命精神为源起和根脉,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的伟大实践中,构筑起一座座精神丰碑。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在这百年接续奋斗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新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将展陈叙事起点设在了1840年,有着尘封多年上千件悉数展出的史料得以公之于众,并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展陈手段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人们有理由相信,在这里对中共建党的风雨如磐,会有更加直观、更为深切的体悟。对整部百年党史来说,中共一大是伟大的开端、是历史的原点。对上海来说,中共一大会址和一大纪念馆,是特殊的地标,不仅标记着这座城市在百年党史上的特殊身位,也标记着这座城市特别的信仰和精神,许多红色遗址处处显示着上海作为英雄城市的历史厚重与分量。
红色场馆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也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地。近年来,上海在全力推动现代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不断挖掘呈现这座人民之城、英雄之城深厚的红色基因。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原则,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摸底盘查,现存总数达612处。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将为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提供坚强后盾。笔者作为有着49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深信在新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中共一大纪念馆必将不断提醒和展示着我们党创建时期确定的、百年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供不竭精神动力。中共一大纪念馆作为上海城市最醒目的红色地标,也将不断“枝繁叶茂”,影响和感召起一代又一代人。
上海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陈新光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2021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