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2021年7月7日出版的《中国教师报》,全文如下:
红色文化为思政课注入了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力量。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实验学校进行了有益探索。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全力打造红色第一课堂。学校充分挖掘首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建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红色文化体系。学校依托北京红色资源研究中心、香山红色资源与文化发展研究等平台深入学习“四史”。深入挖掘军事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搜集整理革命故事等,着力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思政课,打造红色理论课堂,创新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设立思政课程教改项目,建立红色香山文化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学校育人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引导教师当好革命历史、英烈故事、红色精神的主讲人、传颂人、传播人;创新红色思政课堂育人方式方法,建立“经典研读”“理论授课”“红色体验”等模块,推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革,通过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引发学生共鸣,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着力丰富红色第二课堂。学校坚持把红色文化纳入社会实践教学,形成了由“听”(听红色文化讲座和革命故事)、“演”(演红色戏剧)、“唱”(唱红色歌曲)、“颂”(颂红色诗词)、“看”(看红色家书、红色电影,参观革命遗址、红色实践基地、博物馆、纪念馆)、“读”(读红色经典)、“讲”(讲红色故事)、学(学红色革命精神)、“研”(研究红色文化)、“编”(编写红色文化读本)为主要形式的红色实践教育模式;把红色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通过开展人人讲红色故事、学校展演红色故事、走出校门宣讲红色故事,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师生自编自演红色话剧《香山红叶苍松翠》《井冈山上杜鹃红》《太行山上桂花香》“三部曲”,丰富红色文化系列主题活动,着力丰富红色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筑牢理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网络教学,努力创新红色第三课堂。学校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通过建设红色官微,开发红色APP,向学生推送红色文化相关知识,努力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红色文化第三课堂。学校创新红色教育传播手段,寓教于“网”,尤其是寓教于“微”,打造红色网络课堂,以发布、传播、转载、评论为手段,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为载体,把红色史实、革命精神充分展示出来。创建“红色香山文化”资讯网和“百年香慈校史展览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元素,开辟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阵地,把精彩的红色故事和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微故事”“微小说”“微课堂”“微视频”“微电影”通过网络平台向师生推送,让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用红色文化贯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红色文化火种播进学生心中,打好立德树人鲜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