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良  >>  正文
新时代的校长要提升“十力”
曾军良
2022年02月25日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教育规律的探索者,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育文化的引领者,只有具备胸怀全局的领导能力、先进独特的教育思想,强大的教育研究能力、完美健全的人格,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勤勉刻苦、拼搏奉献的精神,务真求实、激情欣赏的作风,等等,才能担起历史发展的重任,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01

修炼你的语言表达力

自古以来,表达是人们传播思想、抒发情感、传达指令、推进执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表达能力是校长魅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是其思想的翅膀。活泼、成熟的表达与灵动的“思维”、坚守的“创造”以及言说者的精神风貌和其文化品格密切相关,根本在于其教育思想、文化内涵的根深叶茂,博大精深。

卓越的表达力能凝练办学理念、感染团队成员、展示领导风范。卓越的表达能力可以深度感染和激励团队成员积极探索和改革,践行教育理念与思想,实现教育目标和理想。表达应该有鲜明的教育特点和文化水准。表达应该高远而不失真实。仰望星空之浩瀚还要足踏大地之坚实,望宏阔之山水还需要珍惜溪流之涓涓和抔土之细细。表达应该优美而不失质朴。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化表达,既富有诗性之美,又兼具理性之美。表达应该凝练而不失澄明。丰富的思想结晶为简明扼要的语言,短小精悍,却又明白晓畅。

修炼语言的表达艺术。教育思想的厚重是核心。任何一种形式的表达都是生命个体情感和思想的外显。优秀的表达一定是源自优秀的思想。只有根深叶茂,才能博大精深。教育人格的完善是关键。学生们所尊崇的一定是那些“知行合一”的教师,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教育实践的驾驭是基础。优秀的表达一定源自优秀的教育实践。经过教育实践的艰难困苦历练,才有最为真切、深切的教育感悟和教育思绪,才有接地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表达。

02

永远保持旺盛学习力

校长学习力是指校长在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不断运用自身所学知识潜心研究、创新实践、解决真实问题,发展学校的治校能力。校长的学习力不但影响着自身专业的成长,还关系到所在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不但决定着校长个人的事业成败,还直接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一位好校长,一定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学习力,以带领学校在应对未来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获得更优质的发展,真正成就好每一位教师、培育好每一名学生。

校长要做一个博览群书的人。首要在于阅读,包括通识阅读和专业阅读。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哲学历史等都应该广泛涉猎,要善于跨界阅读,积淀自己的内涵,丰厚自己的精神,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校长更需要专业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从经典名著到前沿理论,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从理论文献到实践言论,持续不断的专业阅读才可以使校长既能够理解教育的本质规律,又能够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成为一个专业的教育人。校长还可以通过进修培训、学术会议“阅读”专家学者,在与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对话中,改善思维品质,提升理论素养,丰厚精神内涵。

校长应善于向实践学习。他校的经验、别人的做法,中国的学校、世界的教育,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样本。校长要真正向一线教师和学生学习。事实上,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是距离学生最近的人,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最直接、最鲜活、最生动,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校长学习的内容和途径;学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观察他们、理解他们、研究他们、发现他们,学习他们,才会让我们走进真实的学生世界,真正的教育才可能由此发生,教育的意义也才真实体现。

校长之学,最关键的是学以致用。德鲁克说过:“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事实上,从“学”到“习”的过程隐含了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经由“学”到“习”真正改进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同时通过实践、试验,校长还能不断寻找到之后需要进一步“学”的方向和领域。这样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才能不断提升校长个人素养,改善办学实践行为,持续改进与发展学校。

校长应该以个人学习为手段,领导提升学校的组织学习力。“学习力”之“力”,首先是指校长个人的学习能力,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校长应“学而时习之”,端正学习目的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坚定改善自身以强化持续学习的毅力,依据科学方法以获得知识、实践探究,不断修炼、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力”之“力”,还应包括校长组织学习的领导力。彼得·圣吉认为,不要把成功只放在个人身上,更要关注整个组织的状态。组织中每个人都保持个人的激情,组织也会保持激情,个人成长,组织也会成长。也就是说,校长应该以个人学习为手段,领导提升学校的组织学习力。校长要以自己的个人学习来引领和带动学校每一位成员的学习;然后开展团队学习,使学校成员间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团队的精神与力量,提升团队的学习力;继而以心灵转变、改善心智模式为中心,运用系统思考的路径与方法建设共同愿景,培育学校文化,真正提升组织学习力。

03

凸显其可见性领导力

校长是学校的公众性人物,需要凸显其“可见性”领导力。“看见”是一种力量,“可见性”是一种重要的校长领导力。要让“可见性”成为一种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力量。

校长“不可见”的多重表现及其原因。隐而不现:物理的不可见。所谓物理的不可见,就是见不着人。这包括“在外不见人”和“在校不见人”两种情况。见而无痕:心理的不可见。是指校长虽物理可见,但缺乏与学校成员真诚的互动。这导致学校成员不了解校长的观念与主张,校长也不能很好地了解学校成员的想法与工作。言而不动:行动的不可见。“言而不动”是指校长不能很好地践行自己向学校成员所传递的学校愿景和承诺。他们的可见性停留在口头上,是一种“失真的”可见。

校长“可见性”的多维意涵及其作用。曝光度、互动度与行动度:校长“可见性”的三维意涵。曝光度即校长在现实或虚拟情境中出现在学校成员面前以承担校长职责的程度。校长可以真实地出现,也可以通过网络等信息媒介实现一种“虚拟的”媒介化可见。“互动度”是指校长与学校成员进行交流并就某一事务达成一致意见的程度。例如:关于学校愿景,校长积极地与学校成员沟通,倾听和采纳大家的不同观点,不武断、专制地决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行动度”是校长愿意带领学校发展的程度,这是“可见性”真正落地发挥作用的关键维度。如校长的行为能够契合他的话语和信念,持续、一致地兑现自己对整个学校的承诺。

校长“可见性”的垂范作用。“可见性”是一种领导力。它呼唤一种校长“其身正”的垂范型领导。校长“可见性”能够影响教师情感,包括教师对校长的信任和教师士气。校长“可见性”与学生学习成绩相关,校长的可见能成为孩子的精神力量,助力孩子成长。可见性提升校长的权威,更好地推动学校发展。

内外兼修,提升校长的“可见性”领导力。校长一定要明确自身使命,担当起校长的历史责任;二要提升教育教学领导能力,要加强教育教学的专业研究,努力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专家;三要与学校成员保持高质量互动,读懂教师,读懂家长,读懂学生,办高质量的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04

科学思考提升治理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日益受到重视。学校“管理”正在走向学校“治理”,学校领导与管理方式将发生转型,也意味着强权型校长、政治家型校长、传统型校长将在教育新生态下面临挑战。提升校长治理领导力显得非常迫切。再次,要高度重视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关系,通过机制创新、治理改革,以开放、主动、创新、包容的心态与姿态,诚信与自信,勇于并善于为学校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生态,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辅助动力。

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明确学校“治理”主要依靠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等方式来管理学校事务。校长治理领导力的本质是调适多元主体关系,凝聚力量,共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其次,要对学校组织结构按多元治理主体分类与作用进行重新架构,制定运行机制,明确每一个治理主体的职能,并以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确保多元主体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学校发展合力。

把握本质规律,提高系统治理能力。坚持立足长远、把握规律。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善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治校能力。要真正实现依法治校、依规治教。

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提高综合治理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现代学校治理能力。教师是学校治理的主体,要尊重教师主体地位,更加有效组织教师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回应教师的关切,使全体教师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观大势、常思大局,提高源头治理能力。在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有些时候我们是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之后再去补救,采取事后处置的方式,也就是说常常是用吸取教训的方式来改进工作,而不是用借鉴和总结经验的方式来加强和改进某个方面的工作,这使得我们的治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被动。提高源头治理能力,其实就是把治理工作的重心从事后转向事前,使治理工作的关口前移,既牢牢防控风险之源,又解决根本问题。加强源头治理,就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相互尊重、和谐相处,不断提升领导调适力。校长应是一位治理者,是学校的支配者,调适力是其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要具有优化内部管理和学校人事管理等专业能力;能调适外部环境,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社区的合作;能调适学校班子成员、中层管理者、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社会力量等各种要素;能明确各自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职责、权利、义务;能使各种要素遵规律、循制度,有序高效运行。这种调适力,需要校长的道德品质、行为修养、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等特质作为支撑。

登高望远、科学策划,提升学校战略规划力。校长是学校生存发展的谋划者、设计者和决策者,其战略制定能力和长远规划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特色和长远发展。中小学校长特别关注也较为擅长日常行政管理和课程教学管理,但在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组织建构、队伍建设、学校文化等顶层设计上往往缺乏战略性规划,导致整个学校工作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强数字素养、重智慧教育,提升信息领导力。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学校转型的影响正不断加大,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助推学校在新一轮变革中成为优质学校,是校长在新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领导力,我们称之为“校长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力”。

05

德才兼备提升影响力

校长应是一位教育者,是教师中的杰出者,影响力是其领导力最重要组成部分。校长应是教育的行家里手,能规划学校发展,建立共同发展愿景;能营造育人文化,注重德育、公平与文化响应;能领导课程教学与评价,不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能引领教师成长,形成师生共同体,建立学习型组织。

影响力是校长一切工作的根基。多才多艺需要博学,而博学是学识厚重的桥梁,是思维创新的基础,更是成为优秀校长的前提。多才多艺还需要实力:教学优质高效,行文言简意赅,举止得体高雅,使人敬佩三分、刮目相看。

胸怀全局的驾驭能力。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决策者,是教育政策、教育规律的践行者。校长的管理水平、执行政策的能力、管人用人的方略,决定着学校的兴衰和命运。做人做到一定的境界,做事做到一定的水准,才能从一名教师成长为一名校长。校长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人,要用宽阔的胸怀、非凡的气质去感召人。校长必须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驾驭专业和专业人员的能力。

要有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正确的办学方向来源于校长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表现出对上级决议不折不扣的执行力。一个校长政治敏锐性的高低,决定着他对教育政策理解的水平高低,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成败,决定着对各级教育行政工作任务落实的好坏。

要有勤勉刻苦的务实作风。校长要勤政,就必须做到“勤思考、勤观察、勤研究、勤总结”,还要做到“腿勤、眼勤、口勤、手勤”。比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结合本校实际和教师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这样才会更具针对性,不会张冠李戴。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检查指导,经常深入学生群体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困难问题。要及时总结每一项活动、每一项工作的成绩与失误,这样才能不断进取,不断发展。校长要务实,实实在在做事。

要有廉洁奉公的自律思想。校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处事讲规律、办事讲原则,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扬班子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决不能搞家长制、一言堂。校长要做好表率,端正自心。《论语》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校长要处事果断、知人善用、知错就改。改过从善是人生道路的一座金桥。作为校长,我们一定要善于听取反面的意见,知错就改,这样就一定会成为一名教师拥护、学生尊敬的人。

06

面向未来提升成长力

带出一支优秀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校长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校长要努力提升干部、教师的成长力。只有不断优质成长的教育者才能适应教育的未来!

要提升干部成长领导力。要根据德、能、勤、绩的全面考察,确立好选人用人标准。要加强党组织的系统培养,要科学谋划干部培养的五年计划。要激活个体自身发展禀赋,激励干部健康快速成长。要创建学校干部成长的优秀文化,通过多岗位历练、立体式发展,提高综合素养,以适应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

要提升教师成长领导力。教师成长领导力,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校长则是教师发展的引领者和第一责任人。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自身成长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是学生、同事、学校发展乃至国家、民族、人类发展的事情。认识到位,行为、效果才有可能到位。

校长要做干部与教师学习、研究的引领者。要不断提升学习研究的领导力,以实际行动和亲身参与引领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激发教师干部积极进行课程开发、教学改进、优化管理的热情,使学校每一位成员都成为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

校长要从教师职业特点与专业发展规律出发,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队伍激励机制,不断激发队伍主动发展的内驱力。校长要在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不断丰富、完善教师成长的路径和平台,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促进教师的学习,尤其是教师间的相互学习。

07

专家引领提升教学力

校长一定要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专家。只有内行才能领导内行,提升教学领导力。课程与教学工作是学校最核心的业务工作,也应是校长最专业和最擅长的工作,应能充分体现校长的领导力。

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加强课程教学基本理论、成功实践经验的经常性学习,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的行家里手,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杰出者;其次,要对学校课程进行面向未来的体系化构建,要从课程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体系化构建,并形成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再次,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课型、教学组织方式、课时制、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体系化构建,并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式”和各种“变式”;最后,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与教学上大胆改革和锐意创新,不断开发、开设面向未来、具有上位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选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革“教”与“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要。

08

率先垂范提升感召力

校长应是一位领导者,是学校中的引领者、指导者,感召力是其领导力的前提与基础。专业标准指向校长应成为学校师生的引领者、指导者。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引领学校和师生发展的重任。校长唯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率先做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引领者,方能形成领导特质,发展领导智慧,凸显领导魅力,从而对全体师生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身正为范”。我们校长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做到腿勤、手勤、嘴勤、脑勤,事事率先垂范,不计个人得失,严于律己,谦虚待人,从而以完美的人格形象赢得师生的崇敬,从而达到育人细无声的管理效果。

09

集思广益提升凝聚力

学校是教育的大集体,学校的教育也牵涉千家万户和社会各个方面。校长应注重培育好外部环境:校长要和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搞好关系,取得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校长还要着重营造好校内氛围:校长应和大家共同商讨学校近期发展和远景规划,提高他们的认识,取得他们的认可,营造群策群力、大力办教育的氛围。

集思广益提升凝聚力。人是发展的根本要素。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只有凝心聚力,才能构筑起学校发展的磅礴伟力,促进学校优质快速发展。要聚人心。要树立共同的教育理念,追寻共同的教育理想,牵手走向未来。要聚人气。要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宽广的舞台,激励着每一位教师去创造精彩。要创建聚力文化。要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人格,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动力,让每一位教师事业有成,幸福生活。

10

赏识期待提升文化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人的真情”。校长只有真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与教师风雨同舟、患难相恤,保持自己普通“教师”的角色形象,强化平等意识、服务意识,关注每位教师,体贴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使每位教师获得十分愉悦的心理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凝聚出奋发向上的情感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无规章制度就不可能激励教师的积极性,所以,校长要制定近期目标和长远计划,完善各项制度,并带头严格执行,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并奖罚分明,使每位教师心悦诚服。要给每一位教师搭建舞台,多一些包容,多一点期待,多一些鼓励,激活教师成长的内动能,激励自主发展、主动成长,让每一位有进取精神的教师得到激励,形成强有力的激励力。

赏识期待提升文化力。文化治校是学校发展的高级阶段,体现学校发展的底蕴和品质。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的形成与校长教育思想、理念、智慧完全正相关,是校长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言而喻。但受校长学校文化领导力不足的影响,部分中小学对学校文化理解存在偏差,没有构建起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体系。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与魂,学校文化体系则是构建学校其他业务工作的基础,更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其次,要掌握学校文化体系建设的内涵、任务、途径与方法;再次,要从学校工作全局角度出发,以办学核心理念为中心,坚持传承优秀文化,创建适应未来发展的新文化,塑造一种有力量的文化场,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北京实验学校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北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