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印发实施,对加快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统一市场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分工协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然要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只有国内市场高效联通,打通从市场效率提升到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的通道,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互动,才能扩大市场规模容量,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的优势,进而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全面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并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首先应该是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目的是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更多市场需求,以优化市场环境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以打通堵点卡点拓展更广阔流通空间,以公平公正监管营造更透明营商环境,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建设统一大市场,由“大”向“强”更好畅通双循环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要处理好大市场与强市场的关系,以大市场构建新格局、推动中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也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当前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商品市场规模优势明显,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还主要体现在中国市场体系长期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超大规模市场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等,直接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发挥。
如今,我国不但拥有了超大规模和整体市场的明显优势,未来还要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当前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打造大市场,从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平台设施、要素和资源市场等维度,高标准和高水平推进全国市场统一性建设。同时,要要处理好统一大市场与畅通双循环的关系。从畅通国内循环看,就是要通过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等举措,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不正当干预、隐性壁垒门槛等突出问题,全面打通制约国内大循环的堵点;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看,要推动国内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内外市场规则标准融通,有利于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内核”强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资源向内汇聚,从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建设统一大市场,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在立足国内统一大市场、夯实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促进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形成对全球先进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还有利于提高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新优势。建设统一大市场,就是通过改革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形成大工厂和大市场的协同效应,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全国统一大市场怎么建?在具体操作原则上,要“立破并举”稳定市场预期,首先,要从市场健康运行底层规则着眼,在统一全国市场健康运行底层规则来说,《意见》提出要实行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四统一”的基础制度。这是因为产权制度是市场之基,要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准入原则是市场的天平,要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公平竞争是市场的基本游戏法则,要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信用是市场成长的土壤,要形成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四统一”的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尊重;其次,要让要素和资源流动起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要素和资源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分割等问题,《意见》提出了打造统一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的举措。比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适时组建全国电力交易中心,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等,这些举措都对补齐中国市场体系短板,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陈新光
202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