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良  >>  正文
修“三分钟”行 做更好的我
曾军良
2022年04月26日

有了时间,可以慢慢地改变自我、提升自我,可以去实现更好地成长;有了时间,也能治愈一切心灵的创伤,迈向新的奋进之路。说话、做事、生活等,都需要经过时间的发酵。“三分钟”强调的是时间,既是对时间的主动珍惜,也是对时间效能的充分发挥。“三分钟”下的各种事情,件件是修行,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说话,推敲3分钟

人是通过说话来实现交流的。说话能沟通心灵、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增进理解、汇集能量。说话是给他人听的,绝不能无所顾忌、信口开河,甚至是胡言乱语、天花乱坠。俗话说:“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来。说话是一门艺术,一句话启迪智慧,传递力量;一句话劈头盖脸,让人暴跳。有时候一句话不经过大脑思考,轻易就说出口,就算没有恶意,也很容易伤害到他人,给自己留下麻烦。

琅琊王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族中传有六字家训:“言宜慢,心宜善。”王氏的始祖王吉,正是因为恪守前三个字。才能在复杂的官场上,顺利地渡过各种难关。从一名小吏,一跃成为朝廷重臣。说话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面过滤一遍,要理性思考,注重言之有理,引发共鸣。要想清楚,说出去的话,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不得不交流的话,应该怎么说,也要讲究技巧、艺术、智慧。尽量少说,绝不多说;尽量慢说,绝不快说;尽量软说,绝不硬说。有时管住了你的嘴,你就赢了。

生气,理智3分钟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是正常不过的。学会理智控制情绪,不要任由火气冒上去,否则既伤身体,又伤情感。人在生气时,行事很容易变得冲动、烦燥。这时候说的话、做的事,会伤人伤己。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前,很多老将对他不服气。时常围在军营外面百般刁难,寻衅滋事。王阳明稳坐帐中,稳定情绪,丝毫不为所动。他表示:“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而动怒控制不住,便会过了度。”控制愤怒最好的方法,是舒缓、是延时。与其事后痛苦悔恨,不如让自己冷静、理性三分钟,等情绪缓和、稳定些再做决定。王阳明能取得如此伟大成就,与他的理智是密不可分的。

在日常生活里,在处理小事情上,刻意磨炼自我,学会管控自身情绪。时间长了,养成了理性思考的习惯,养成了看世界的多元视角,看问题就不会那么偏激,人也就变得成熟一些。学会冷处理,学会延后再处理,你会发现原本想不通的事,根本不值得生气。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与世界友好相遇,才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交流,沉思三分钟

交流是人们相处的基本方式,已渗透到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干群之间通过交流让关系更融洽;同事之间通过交流增长智慧;朋友之间通过交流表达关爱;师生之间通过交流促进成长;家人之间通过交流感受幸福。

会交流,是一门艺术,好好说话,是刻在骨子里的优雅。懂得何时何地,何情何境如何交流,是一种情商。当你拥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就会知道,会交流的人,总能左右逢源,收获更多的友善。而不会交流的人,就像浑身带刺的刺猬,让人敬而远之,甚至对周围人来说可能是一场小灾难。行过千山万水,看遍人间冷暖,要始终温柔而坚定地爱世界、爱人民、爱生活、爱自己。让你的交流充满爱、充满信任、充满期待、充满力量。

交流要注意对象、地点与时间,同时也要想清楚交流想要达成的目标、途径与效果。一个人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要多听少说,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要热情倾听他人的讲话,要有个人情感的回应,要有做笔记的习惯。在你交流之前,一定要沉思三分钟。
做人,要懂得换位思考。善待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生活换位思考,珍惜才配拥有。

有欣赏对方的雅量。无论与对方关系如何,也需要中肯的、恰如其分的激励,绝不要轻视与否定。

时间点很重要。千万不要在星期一早上,或在星期五下班前批评人,以免破坏工作与周末的心情。

注意场合。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自己的朋友与同事,这些话私底下关起门来说就好,同时在批评之时提出正面的改进建议,才可以让批评更有说服力。

要谦虚慎重。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吸收他人智慧。不要当场纠正别人的错误,要顾及面子,事后再交流,效果会更好。

不懂不要装懂。如果你对谈话的主题不了解,就坦白地说:“这问题我不清楚。”别人也不会继续为难你。如果不懂还要装懂,就容易说错话,处尴尬境地。

不当八卦传声筒。当一群人聊起某人的八卦或传言时,不要随便应声附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只要说:“你说的事情我不太清楚。”

尊重对方,让对方觉得重要。如果向前辈请求帮忙,可以说:“因为我很崇敬您、信任您,所以想找您请教、商量…”让对方感受到备受尊敬。

怎样进行交流,语言如何呈现,既反映一个人的人文修养,也折射出一个人的灵性智慧。有效地交流一定要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让交流通畅、和谐,缓缓走向目标,达成目标。

做事,提前3分钟

守时如守信,守信如做人。做事,必须提前三分钟到,给自己预留出缓冲的时间,不至于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哪怕遇见什么突发情况,都能够从容应对。凡事提前三分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一旦养成迟到的习惯,到头来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教师提前三分钟进教室。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每节课都必须提前三分钟进教室,为提升课堂质量奠定重要基础。

养成教育的示范。对学生是一种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守时教育和养成教育,更是一种无声的鞭策,对于养成学生良好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检查教学设备。可以督促班级电教员提早开启并检测设备运行情况,提早发现问题并排除隐患,这样可以避免因浪费课堂时间而影响教学效果。

提前调整情绪。教师的心情并非每天都是充满激情、充满阳光的。可以利用提前到教室的时间进行情绪调控,提醒自己以饱满的精神、阳光的心态、更多的激情投入课堂教学。

了解班级情况。通过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发现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然后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使班级教学更有目标性、更有效能。

解决突发情况。学生在学校可能会有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学生之间拌嘴吵架,或学生突然身体不适,或教室门窗损坏、电器故障、极端天气等。可以及时妥善处理疑难、制止冲突,让偶发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提升课堂质量。

与学生沟通。提前到教室后与学生进行各种“非正式沟通”:“目中有人”的心灵对话、“心中有爱”的亲切眼神;一个温情手势、两语温馨问候、几句暖心鼓励的话,可以让师生更加贴心,学生更亲近教师,师生“打成一片”,学生会更加信赖教师。师生之间这种走心的沟通能够融洽感情、拉近距离,这样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礼记》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提前量。事先准备好才会成功,没有准备就容易失败。张良在下邳时,遇见一位谈吐不俗的老人。老人对张良说:“五天后的早上,你来桥上见我。”张良连忙应是,五天后按时赴约。可他没想到,老人来得比他早,已经等他很久了。老人见了张良,训斥道:“跟长者约定,也敢迟到?五天后早些来见我!”说完,老人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到鸡叫,就急忙赶去赴约。这次,老人见张良来得这么早,满意地点头。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就是著名的《太公兵法》。张良仔细研读这本书,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凡事提前三分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给人留下好印象,让人看到你的真诚。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做人,内省3分钟

所谓内省,就是自我反省,是儒家重要的修养方法。做人需经常内省3分钟,通过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自我检查,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句话的意思相当于“不做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通过内省,检查自己的言行,行为端正,做人做事问心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也就没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

内省是自觉自发行为。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从自身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要反省自己做得是否到位,而不是像小人那样不去反思自己,却是找一些客观原因,想方设法撇清自己,推卸责任。

内省要随时随地进行。事件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要注意省察,察微知著,发现苗头就要及时省悟,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当事情发生后更要反思,及时进行检查,发现不良势头就要马上纠正,不让其继续滋长,影响最终的结果。

内省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反思。看见好的人,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看到良好的行为,照着去做。看见不好的行为,心怀恐惧地拿它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同他有类似的毛病,如果发现自身不存在这些毛病,就要坚决地爱惜自己的羽毛,把好的品质坚持下去;如果发现自己身上也存在那些有不良的品行,就要厌恶它,坚决抛弃它。

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就说,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要有勇气改正;犯了错误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孔子所重视的不是人不犯过错,而是有了过错之后能否改正。改正之后,要吸取教训,不能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孔子之所以欣赏颜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不贰过”。

一个人只有通过内省,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优点要发扬光大,而不足要不断地改进。内省不是一时的,而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要随时随地地反思自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使失误越来越少,从而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完善自我。
人生是一场修行,要不断地内省自我、修炼自身,唤醒生命的力量,才能赢得命运的改变,创造崭新的生活,真正成为自己命运中的主人,做更好的我,让人生更加从容、快乐、豁达、成功!

 

北京实验学校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北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