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良  >>  正文
明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曾军良
2022年05月12日

课程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精华,体现着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期盼,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集中反映。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2022年全国教育大会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义务教育的发展将迈入更高质量的新时代。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我们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地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以多种形式强化研修交流,实现校长、教师及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全覆盖,要加强课程实施管理与指导,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

一、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重要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修订完善,以提升义务教育的育人质量,以适应未来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二、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主要遵循与思路

主要遵循与思路有: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三是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三、与2001年课程方案相比,本次修订有哪些变化

课程方案主要变化有: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四、修订后的各学科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变化

课程标准主要变化有:一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二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三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义务教育课程修订主要体现了哪些改革重点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描绘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育人蓝图,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二是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三是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

六、义务教育课程如何强化各个学段有机衔接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注重强化学段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关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七、学校怎样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学校要高效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主要注意三个方面:要组织参加国家、市级示范培训,提供培训资源,帮助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强化课程落地实施制度建设,制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规划课程实施提出要求;学校围绕课程实施重点难点问题,设立课程改革项目,推动创新实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进一步优化了九年一体化课程设计,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独立设置劳动课程,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增强了指导性,做到好用管用。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增强了指导性,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保证课程有效实施。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必将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18岁前看一辈子的素养。教育目的就是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人是需要一步一步“树”起来的。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执行,一定会让义务教育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景点,发现一道又一道风景,编织出一副又一副美丽画卷。(作者:曾军良)

【责任编辑:吴艳鹏】
北京实验学校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北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