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新(1914—1964年),又名白克,曾用笔名方迪,广西桂林人。据《厦大校史资料》第6辑《学生毕业生名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页,白明新为厦大教育学院1931年本科生,白明新的同院同级学友有42人,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名教授、名书法家的虞德元(虞愚)。1935年,白明新毕业于厦大教育系,虞德元(虞愚)则毕业于厦大教育心理学系。白明新在厦大就学期间,开始活跃于厦门文学界。1933年12月15日厦门《鹭华》创刊号出版,白明新以方迪之名列为鹭华社社员,并在《鹭华》1至4期发表《会议》《番客话》《前卫》《跳》《打石匠的毕业生》《厦门歌》等作品。厦门鹭华社及其《鹭华》曾引起鲁迅的关注。1933年12月25日,厦门青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厦门青年作品选集》收有白明新以方迪的笔名发表的小说《坑》和诗歌《平和的风》。谢冰莹在《厦门青年作品选集·序》里特地提到《坑》是她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台湾光复初期,白明新到台湾,以白克之名活跃于台湾影艺界,曾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电影摄制场场长(图一)。1947年3月17日,白崇禧率“宣慰团”到台“宣慰”。白明新一路随行,拍摄了白崇禧在台“宣慰”的纪录片(图二)。
1964年,才华横溢的厦大校友白明新在台湾受到“白色恐怖”的迫害,被判处死刑,成为“政治受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