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良  >>  正文
让孩子在健康和谐的家庭中快乐成长
曾军良
2023年10月24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和家长一起度过的,家庭对童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是孩子一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根基。努力创建健康和谐的家庭文化,促进孩子快乐成长!

中国日报记者 魏晓昊 摄

无数“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们,迫于对考试、升学的无奈,更是被社会上某些利欲熏心的机构和伪专家“忽悠”了,逼孩子超前学习、给孩子层层加码、对孩子过度“培养”。有些孩子成了父母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光宗耀祖,望子成龙。孩子的兴趣培养、学校选择、职业规划、乃至找对象由父母说了算的屡见不鲜。在父母的卵翼下,孩子丧失了独立思考、主动做事的愿望和能力。这些严重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让孩子享有发展的权利。孩子是发展中的人,要特别尊重孩子发展的权利。发展权是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有权享有促进其身体、心理、精神、道德等全面发展的条件。孩子从出生到18岁只有6570天,每一天对孩子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这些天不仅仅是成人生活的预备,更应享受大自然赋予他的童年生活,只有经过这样的阶段,人的身心才有可能健康发展。

让孩子享有受保护的权利。孩子是弱小的、不成熟的人,他们享有受保护的权利。受保护权是指儿童享有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的权利,旨在减少儿童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是国家公民了,除法律规定只能由成年公民才能享有的某些权利外,成年公民的基本权利未成年人都享有。同时儿童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还享有不同于成年公民的、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比如儿童享有成年人监护的权利,有不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权利等。对儿童给予特殊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让孩子享有参与的权利。孩子是独立的人,他们享有参与的权利。参与权是指儿童有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就影响他们生活的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旨在使儿童了解自身的处境,并发展其表达和处事能力。孩子有自己的思想、需求和自身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即便刚出生的婴儿也一样。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对于自己的事有了主张,就有发表意见、作出决定的权利。

要重视家庭的早期性教育。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至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要强化家庭的连续性教育。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

要树立家长正确的权威性。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但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威观,真正的权威是在诚信、表率、引导中建构的。

要提升家庭教育的感染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要推进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学区房是自家的书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孩子情感的发祥地,是孩子精神的动力源!对于孩子来说,家庭要成为他们永远敞开怀抱的温暖港湾,让孩子拥有一个有美好故事的童年,为孩子终身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

【责任编辑:吴艳鹏】
北京实验学校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北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