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记录清代历朝皇帝的谕旨、诰命及廷臣、将军、督抚的题本、奏疏等,是一部编年体的资料长编。
近从《清实录》检出1895年的台湾记事,有吾人不可不知、不可不记者,宜知之、宜记之也。
1.《马关条约》签约(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前后,三月初五至二十六日的21天为双方议定的停战日期。然而,如《清实录》“1895年三月八日”条下记:“向来两国议和,先定停战日期,和议不成,仍即开战。此次议定停战,自初五至二十六,亦只21天,其不允台澎,李鸿章按公法与之力争,而彼坚执如故。”《清实录》“1895年三月八日”条下又记:“现在奉天、直隶、山东,日允停战21日,而彼方图攻台湾,不在停战之列。”日人图占我台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2.《清实录》“1895年四月十三日”条下记:“福建台湾巡抚邵友濂奏:因病恳请解职。允之。”1895年四月十三日是《马关条约》换约生效日(1895年四月十四日)之前一日。显然,此前“福建台湾巡抚”尚是病中的邵友濂而不是唐景崧。此前唐景崧乃以“福建台湾布政使”的身份“署福建台湾巡抚”、即代理“福建台湾巡抚”,此后便是《马关条约》换约(即“生效”)的四月十四日,他没有机会继邵友濂而任“福建台湾巡抚”矣。10余日后,1895年四月二十六日,《清实录》记:“命署台巡抚布政使唐景崧解职来京。”唐景崧并非末任台湾巡抚、而是末任台湾布政使也。这里还应该指出,台湾省的全称是“福建台湾”,《清实录》语涉台湾省(如台湾省职官名称),总是用其全称(如“福建台湾巡抚”);1895年四月以后,则屡用简称,“署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即其例也。类似事例还有《清实录》1895年五月五日所记“前台湾布政使于荫霖”等。
3.《清实录》“1895年三月八日”条下记有光绪帝的一番讲话:“朝廷注念该处(汪按,指台湾)孤悬海外,援应维艰,宵旰忧廑,自去岁至今,无时少释。然自开战以来,屡为该处备兵增饷,不遗余力者,亦正虑有今日。该署抚应将以上所谕剀切宣示,激励将士,开导绅民,敌忾同仇,力图捍御。其有捐资济饷、杀敌立功者,定必优加奖擢,不次酬庸。慎毋惑于愚论,借口向隅,致守备有疏,自贻伊戚”,情词似颇感人。曾几何时,《清实录》“五月十三日”条下记,对于台湾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武装斗争,光绪帝竟有“现在台湾已经李经方交接清楚,台日交兵,与我无涉”的混帐话。清廷腐败无能、割地弃民,罪莫大焉!
附带言之,《清实录》记:1896年十月二十九日,“闽浙总督边宝泉等奏:台湾内渡诸生,入籍考试,拟定办法,俾安生业而图上进。下部议。”这算是有温度的历史记录。福建乡试本有台籍考生的保障名额,用今之熟语说,既有之惠台政策当拟定办法以落到实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