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  >>  正文
清代水师名将吴鸿源与台湾
汪毅夫
2024年01月26日

吴鸿源(1822—1892),字春波,福建同安县人。1853年以军功拔补千总(正六品武职官)加守备(正五品武职官)衔,此后又屡建军功,一路成长为水师名将。应该说,吴鸿源的海上戎马生涯,全程皆同台湾相关。1874年,当吴鸿源在温州总兵(正二品武职官)任上,清代名臣李鸿章给他的信谈的也主要是温州同台湾的关系:“此次日本构兵生番,虽沈幼帅赴台派人理谕,而该酋多方推宕,未肯即允撤兵,仍在琅峤等处屯扎,诚如尊料,台洋情形圾熟。温州为闽、浙洋面要冲,盼望联络沿海各镇,妥筹备预,益壮声势也”。

本文拟征引清代名臣李鸿章、左宗棠、徐宗干、刘铭传等人的奏稿,记吴鸿源与台湾的二三事。

清同治五年(1866)三月初十日,左宗棠、徐宗干会衔奏请开复已革水师副将原官留闽补用,其奏稿略谓:“窃照已革副将吴鸿源,由军功出身,熟谙水务,巡洋有年,历次捕盗、剿匪出力,节经前任各督臣保奏,荐升安平协副将、记名总兵,蒙赏勇号,会剿浙省温州、平阳等处。逆匪肃清后,回闽署海坛镇事。因台逆未平,令护福建水师提督,带兵东渡督剿。先平南路逆垒,解嘉义城围。进攻南靖等处贼巢,日久未下,所部粤勇因饷缺溃散,经臣左宗棠奏参革职拿问。正在提省查办,据台湾道、府以台属绅民佥请暂留该革员在沿海一带堵截匪股,经臣徐宗幹奏奉谕旨,暂缓拿问。旋据报,南靖等庄以次剿平,复奏蒙恩旨:免其治罪,饬令带勇随同上游各军,防剿窜匪,以赎前愆,而观后效”,“现在军务业已肃清,洋防亟应整顿,而水师将备难得谙练任劳之员。合无仰恳天恩,俯准将已革副将吴鸿源先予开复副将原官,免缴捐复银两,仍留闽省水师补用,以资调遣,而利操防。”

光绪十一年(1885)五月十二日,刘铭传奏请奖励总兵吴鸿源,其奏稿略谓:“前浙江温州镇总兵吴鸿源奉旨援台。该镇系久经休致之员,此次冒险渡台,毅然以逐虏保台为己任,力虽不逮,志实可嘉。该镇所率土勇四营,经臣铭传商请分守中路,联络民团,防御海口,颇资得力”,“查吴鸿源自厦门率带一营,冒险赴援,不避艰危,设防办练,有裨地方,应恳天恩酌量加恩奖励,以示荣幸”。

现在谈一个问题。清同治二年,吴鸿源以副将(从二品武职官)护理(即暂代)水师提督(从一品武职官)的身分到台,终因“迁延贻误,调度乖方”被革职(革去副将一职,故称“已革副将”),其护理即暂时代理的水师提督身份随之消失。严格言之,吴鸿源有护理(暂代)、却未实授水师提督的任职经历。然而,不严格而言之,既曾护理(暂代),称之为水师提督便是其来有由。清末署理(署理也是暂代)台湾巡抚的唐景崧不是以“唐巡抚”名世吗?后来吴鸿源官至总兵(正二品武职官),却又得到“振威将军”(从一品)的封赠。在我看来,这应该同吴鸿源屡建军功、“奖叙无可再加”有关,也同李鸿章的一份奏稿有关。清光绪六年(1880)八月初三日,李鸿章奏请旌奖吴鸿源故母曾氏,其奏稿曰:“浙江温州镇总兵吴鸿源故母曾氏,青年守节,教子有方,救灾恤邻,诚心为善。该镇仰承遗训,迭捐巨款,接济闽、粤、浙江、山东、山西等省赈务,全活穷黎甚多;又,每年匀出廉俸之半分赡本族,并助各项义举;前因直隶水灾,复捐米三千包,解津济赈,合价脚银六千余两,实属好义急公,善承先志。定例捐赈银一千两,即准奏请建坊。今该镇捐直赈米石合银六千余两,较例银已逾数倍,而奖叙无可再加。合无吁恳天恩,将温州镇总兵吴鸿源故父一品封职吴扬萼、故母一品命妇吴曾氏照例建坊,给予乐善好施字样,并将该镇吴鸿源交部从优议叙,以示褒荣”。

【责任编辑:吕佳珊】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