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夫  >>  正文
纪念学术大师林惠祥
汪毅夫
2024年02月19日

1998年,我建议台盟厦门市委和厦大人类学研究所合作主办纪念台籍学术大师林惠祥教授的学术活动。在主办双方共同努力之下(曾雄副主委和郭志超教授用力尤多),活动功德圆满。席间,有厦大老教授说:林先生学术成就、学术贡献这么大,值得世人永久纪念。

2024年2月13日是林惠祥教授逝世66周年纪念日。我想讲他的几个故事。

林惠祥教授有台湾户籍,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常年在台湾经商。林惠祥教授也到过台湾,并曾在福州台湾公会创办的东瀛学校就学和任教,在福州台湾公会担任“副书记”即助理文书。林惠祥教授的学术处女作《韩信论》乃发表于《台湾文艺丛志》第8号(1919年8月1日发行),并被该刊“选列首名”。1920年父亲林敏方替他办理了台湾户籍。然而,从1920年至1945年12月,林惠祥教授坚不透露、也从不使用其台籍身份,一直到1945年12月在新加坡写作自传时,方才将此“二十五年之秘密”公之于世。

林惠祥教授《论长住娘家风俗的起源及母系制到父系制的过渡》之《研究缘起》谓:“1951年冬厦门大学师生参加土改工作,我被派到惠安县第二区瑞东乡。兼作推行新婚姻法运动的工作;在工作中,听干部们讲起惠安有长住娘家风俗,妇女因此而自杀者甚多,甚至解放后还有。我便查问当地干部和一般妇女们,将所闻的事实记录在土改时笔记簿里。我发觉这种风俗的起源可以用民俗学来说明,并可将这种说明宣传开去,以帮助行政上消灭这种不合理的风俗,使许多妇女和男人们解除这种痛苦,获得人生幸福。我便对土改队长刘淑明(女)同志说我愿意对乡村女干部们作一次讲话。她很赞同,便召集妇女干部听我讲。我以人类婚姻家族发展史来说明这种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期所发生的风俗,再加以后来的封建社会的影响,长期残留下来,并改变和恶化了原来的内容,我指出这种风俗在现在社会无意义,其残留不过由于习惯而已,应当在思想上有新的觉悟,并在实际生活上实行改革,便可消灭这种不合理的风俗。她们听了都很赞同,并告以更多的事实。”愿意从学术的角度“帮助行政上”,这是进步教授鲜明而积极的态度。他将民俗学田野调查所得的材料“记录在土改时笔记簿”里的做法,实在是太可爱了。

1955年10月,林惠祥教授撰《台湾者中国之台湾》,他说:“本篇的主旨是从学术上列举事实,说明台湾与祖国久远而密切的关系,说明台湾从古以来便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全国人民要求解放台湾,即收回台湾,是完全合理的。书中由四个方面来说明:第一,从历史上的关系历举三国、隋、唐、宋、元、明、清历朝祖国和台湾的关系。第二,从民族关系言之,说明台湾汉人未改变民族特征,并提出高山族在远古文化上及人种上同祖国的关系。第三,从开发台湾的功劳言之,历举中国人民开发台湾时的困难与牺牲。第四,从台湾人民的爱国传统言之,历述台湾人民反抗荷兰和日本侵略者,以证明他们是不甘心受侵略者统治的。书中材料多得自学术研究亲身见闻。如证明三国时的“夷洲”和隋代的“流求”便是台湾,以及提出在石器时代的文化和人种更有一部分是由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移过去诸点,未见于已出版的书报,故不但可作宣传品,亦可作学术研究的参考”。林惠祥教授此文,又一次表明“从学术上”发挥作用的态度。文中所引部分书证,确是“未见于已出的的书刊”。从概念史的角度说,此文是全面说明和证明“台湾从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最早也是最好的学术论文。

66年前,1958年2月12日,林惠祥教授下班骑自行车回到家中,晚饭后伏案写作《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的英文提纲,临睡前还慈爱地给孩子们盖好被子。不料,当晚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958年2月13日凌晨逝世。

【责任编辑:吕佳珊】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