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良  >>  正文
教师素养的提升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
曾军良
2024年03月26日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更好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强国梦所需人才的必然选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其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文化基础是个体自主发展和参与社会的必要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素养的提升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

“四有”是 基础,“引路人”是 目标。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做好学生“引路人”,理想信念是根本。教育是一个理想的事业。教师的胸怀决定了教师的格局。如果只看到自己眼皮底下的空间,教师是走不远的,也不会觉得教师职业有什么价值。但是,教师如果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如果有理想社会的愿景,如果有改造社会的勇气,他就会看见教育的未来,就会为了未来而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宋代教育家张载所说的那样,“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才久,事业久。”

做好学生“引路人”,道德情操是前提。“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

做好学生“引路人”,扎实学识是基础。教师的学识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外动力,又是影响教育自身发展的关键内动力。教师学识影响力的发挥,不是直接下改变令,而是慢慢渗入。学识越扎实,影响就越有力,越无痕。教师知识体系是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体系、学生知识等构成的集合体。学科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点,更不是用被碾碎后的知识点组合成可供反复训练的试题。学科知识是整体、系统的结构与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重构路径。教学本质上是帮助学生通过有效路径实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重构,而不是教师单向传输个人的逻辑和经验。“学生知识”是教师对学生的全部认知以及基于认知的责任认识,是教师支持学生发展的观点和方法。从人类发展角度看,教育应该为未来准备,但教育无法超越人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去凭空想象和假设。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既是一个发展观问题,也是一个历史观问题。教师比学生更需要学习,更需要颠覆经验,更需要适应各种变化,边学习边观察边思考,努力创生教师工作的新内涵。

做好学生“引路人”,仁爱之心是关键。教师具有仁爱之心,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敬畏自己的职业,把每一个孩子当作一个生命的传奇,以自己的智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尊重是爱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谈不到爱。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爱孩子的真正内涵。离开了尊重的爱,是一种不全面的爱,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畸形的爱,它会影响孩子正常心智的发展,难以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教育孩子与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但这种严格必须以给予尊重为前提,以不妨碍孩子的性格健全发展为标准。严格要求是爱的合理内核,而尊重则是爱的真谛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平常心、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欣赏他们的个性、包容他们的缺点,给予他们引导和理解。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心应该充满着对每一名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好多不愉快的事情。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平等、公正的对待。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落后学生、顽皮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用同 一个标准对待他们。如果教师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以自己的喜、怒、哀、乐牵制于学生,使学生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学生,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长久的伤害。

有教育情怀与家国情怀。所谓“教育情怀”,主要表现为,基于教育的深刻认知、理解而生成科学的教育主张和办学实践,以及由此而生成的对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深爱、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所谓“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一定起因于“家”,总是汇流向“国”,深植于大地,而其义直抵云天。作为现时代的中国教师要做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爱生活、爱生命、爱自然的表率,引领孩子们充满爱心、富有时代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目标。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新时代、新机遇、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也需要新目标。

从重视少数骨干教师向人人都是仁师的转变。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当属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对一个已入学的孩子来说,其受教育的主要地点则是在学校。其中,老师对他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因为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6——9小时,甚至更长,而父母虽然每天与孩子在一起10多个小时,但其中睡眠时间占多半。教师与学生“有效接触”时间远远多于家长,使其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位优秀的老师是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因素。每一位教师都在影响一大批孩子,每一位教师都很重要。办好学校、培育人才需要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付出、智慧耕耘。学校要从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转变为面向全体教师的全面培养,助力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新时代的仁爱之师。

从争做特级教师向人人都做特色教师转变。每一位教师都应有崇高的理想,不辱使命,砥砺前行,走向有特色的教师。成为一名“特色教师”,是教师对自己成长的清醒与理智的选择。一名教师也许不具备专家、学者型教师的特质,但却一定具备不同于别人的特色,努力挖掘自己的特质成为一名有特色的教师是可行的,应该努力去追寻。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我们可能成不了大师,但我们不能没有特色;我们可能做不了特级教师,但至少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特色教师!

从被“培养”向“自主发展”转变。教师发展终归要落实到自我发展,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基于自愿、主动发展,才能产生强烈、持久的成长动力。一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成长方向;二是构建成长共同体,引领协同发展;三是创设成长平台,促进专业提升;四是开展教育科研,凝练实践成果。

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形成未来人才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学校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如何实现自主发展,要努力搭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多元平台,激励教师愉悦、可持续、自主成长!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所谓“以人为本”,应该是承认“人”的价值,保护“人”的尊严,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宽容的情怀。新时代的学校,就应该尊重和保护教师个性独立、特色鲜明,捍卫教师尊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符合规律的资源、环境和条件,促进每一位教师健康、持续、快乐、自主成长。

善待每一位教师。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学校就是提供种树的场所,家长就是养分,帮助小树扩张根系、向上生长,老师就是园丁,帮助小树修枝剪叶,实现社会化和自我价值。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泼猴。请善待每位老师,特别是那些为孩子好,对孩子严厉的老师。老师越严厉,为孩子着想的心就越真诚。当然,老师也应该讲究教育的艺术,让孩子感受得到老师的温暖与爱。家长只有和老师沟通好,配合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一起把孩子的教育做到最好。学校只有善待每一位教师,保护好每一位教师的尊严,激励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才能提供更好的教育。

为教师搭设发展平台。学校干部要在深入分析学校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确立学校发展的特色目标和教学改革的整体目标,并围绕此目标精选教育理论和典型案例,逐步引领教师学习内化,倾心打造学习型学校。以书记、校长为主要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先学习、先内化,为教师学习做出表率,并力争成为本研究领域的专家。其次要开辟多种途径,帮助教师内化理论精髓。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读书报告会、学习论坛等方式,为教师交流学习心得提供展示的舞台。从书记、校长开始,领导干部轮流登台办讲座、搞论坛,大大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热情;如果确实存在想不明白、讲不明白的,可以运用“借脑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发挥校外专家的引领作用。再次要引导教师立足本职工作,自主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业务能力,不是为了应付各级领导的检查,要让教师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学习。没有扎实的实践做支撑,内化理论只能是一句空话。唯有将理论转化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才能称得上理论内化,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才能成为现实。在推进制度落实的过程中,有的学校结合新理论的学习,修订和完善了学校教学常规,制订了新的课堂教学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更加优秀的教学方式,并通过有效的日常督查和阶段性听、评课活动,较好地发挥管理的引领作用。

探索教师评价的新途径。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风向标。评价科学合理,能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不同岗位的教师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否则,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教师可能会因评价不公平、工作业绩被埋没而失去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学校在评价教师时,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科学结合起来,除了看学生学业成绩外,还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和育人方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的业绩体现在学生的全面成长上。教师提高学术素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待遇有保证,能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在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中找准位置、展现才能,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能提升。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一定有很多老师对我们产生了重要示范和启发作用,这些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痕迹不仅影响了我们的过去,更对未来我们要走的路产生持续的深远影响。可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做人做事和个人发展的指导者,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责任编辑:吴艳鹏】
北京实验学校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北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