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外交、外事工作是大国的外交、外事,要有大国的特色、大国的风范。大国就要包容,就要宽容,就要负责,也要坚持自己的尊严。
大国是基于国家的地域文化、人文环境所养成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气派和气象,形成于国人的日常,表现于国人的日常。中国已经具有了大国的气象和格局,未来要在外交和国际文化交流中主动制定规则,主导世界外交新格局的形成,形成世界外交格局中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场域。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决于中国已有的综合实力。大国外交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外交逐步突破了被动防御、争夺话语权的局面,在国际话语权分配中具有了更多的主导权,表现出文化自信、外交定力、世界影响力,引导共创、共享世界和平外交新局面,展现出了大国的气势而非强势,成为大国外交的典范。
向世界讲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定要基于“大国”理念,才能讲出大国应有的气派和影响,从主题设置、故事目标、专业人才的“大国”素养培养等方面,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语言和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和实践模式。“闭眼难看三春景,出水方显两腿泥”。向世界讲的中国故事需要从中国生活中来并服务于世界生活,中国外交为之提供了孕育中国特色故事的土壤,并能持续供给其成长的养料。这是中国作为大国的需要,也是中国持续发挥大国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向世界讲中国故事,每天面对的都是外国人,虽然严格意义上不算是外交工作,但每位讲述者的生活与工作都属于外交工作,应该属于中国外交工作的一部分,且是中国外交的最前沿,是中国外交工作的第一线。因此,在中国外交范畴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故事的内容和目标就会更明确、更有效。
大国外交的标志之一就是不人云亦云,工作有科学性、预见性,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说什么,还要知道别人会做什么、会说什么,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如果能及时科学地预见明天世界会关注什么,发生什么,需要什么,就能及时地准备什么,提供什么。比如循迹觅兽,观云知雨,见水势知地势,见叶向知阴阳等等,都是预见。讲中国故事不能鹦鹉学舌,邯郸学步,亦步亦趋,而是要走一步知三步,见一叶知一林,按照科学发展观预测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中华文化走出去会遇到哪些阻力,从而未雨绸缪,有的放矢。
中国外交和对外开放的多层次性,与传播中国途径的多层次性一致。要推动中国故事世界化,前提是要使每个中国人都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转化者。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但要做好讲中国故事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要与所有学科结合,以中文和中华文化知识、传播能力赋能,将中文教学能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和讲中国故事能力培养泛在化,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学习内容、生活常识、基本素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人都讲中国故事、都在生活中讲中国故事的泛在传播局面。从外交角度讲,做到了这一点,中国外交就实现了人人外交,而人人外交才是真正的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要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的大国外交绝不是要以一国代表世界,中国气派不是体现在狭隘的、固步自封的、自以为是的自说自话,中国气派洋溢着世界气派,也体现了世界气派,中国可以负责任地作其他国家的代表,而不是代替。历史已经证明,当某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且足够强大之后,会出现逆向融入现象,即其他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只有融入这个国家才能融入世界。中国成为大国后,不但不会做霸权国家,而且还要利用大国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千方百计阻止逆向融入现象的发生。
大国外交必将面临重大问题、重大挑战,但无论面对多大的风浪,中国的外交都要始终坚持倡导平等有序基础上的世界多极化平衡发展,助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有序发展,坚持大小国利益一律平等。我们要用中国气派包容、甚至去消化、融化更多的文化差异,海纳百川,以中国气派成就世界气派,以中国风格成就世界风格。只有这样的大国,才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资格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下为公”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化一直在从全人类角度思考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创造的一切科技,我们提倡的生态文明,我们推动中文世界化,都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活,并让人类相互携手、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中国大国外交不能固步自封,而是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发挥中国智慧,解决全球性问题,这也是大国责任,也是个体责任。只有每个中国人都有大国责任,大国情怀,才能人人都有大国气象,都能向世界展示中国大国气象。人人外交才是真正的大国外交,人人都是中国故事、都讲中国故事,就是大国外交的最日常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