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林  >>  正文
【中国故事】千古悲歌 霸王别姬
章林
2024年08月28日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了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无限敬仰和怀念。项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命运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尤其是在他人生的至暗时刻,与心爱的美人虞姬的生死诀别,更是成为国人耳熟能详、代代相传的历史悲剧故事。“霸王别姬”的故事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讲的是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之际,劝说虞姬逃离,但是虞姬却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与项羽永别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壮和凄美,深深地打动了无数后人的心。随着时间的推移,“霸王别姬”的故事经过了无数民间故事、诗词、戏曲、子弟书、小说、影视、歌舞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不断演绎和再创作,变成了一则经久弥新的经典故事并影响至今。

霸王项羽 美人虞姬

根据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记载,项氏家族世代担任楚国的将领,并被封在项城,因此以项为姓。项羽在年少时期,曾经跟随他的叔父项梁读书,但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随后,他又跟随项梁学习剑术,然而同样没过多久,项羽又停止了剑术的学习。项梁因此十分生气。项羽对此则解释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开始教导项羽学习兵法,而项羽对兵法的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忌惮他。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揭开了反秦的序幕。项羽随即在叔父项梁的带领下,在吴中地区举起起义的大旗,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抗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楚军在巨鹿之战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所向披靡,率领的军队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战场,先后击溃了章邯,斩杀了苏角,生擒了王离,并迫使涉间自杀。消灭秦军主力后,项羽率领楚军向关中挺进,意图一举推翻秦朝的统治。

然而,此时刘邦已经攻破了咸阳,率先一步进入了秦朝的都城。刘邦深知自己与项羽的实力悬殊,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采纳了谋士张良的建议,决定与项羽的叔父项伯结交,并请他出面调解。刘邦亲自前往鸿门会见项羽,希望能够解决双方的争端。然而,在鸿门宴上,局势紧张,项庄在席间舞剑,伺机刺杀刘邦。项伯见状,立刻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使他免遭毒手。最终,在刘邦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宴会,誓死保卫刘邦的情况下,刘邦得以成功脱险,逃过了一场生死劫难。

项羽进入咸阳后,引兵屠戮百姓,杀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肆封赏灭秦的功臣和将领,将六国的贵族后代拥立为王,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在关中地区起兵反秦,掀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5年,在彭城之战中,项羽指挥的楚军以压倒性的优势大败刘邦的汉军,使得原本依附于刘邦的诸侯纷纷反叛,转而投靠项羽。公元前203年,经过数年的激烈争斗,项羽与刘邦终于达成了一项重要的盟约。他们以鸿沟(今河南省荥阳市)为界,将天下一分为二,暂时平息了战火。

虞姬的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史书上关于她的记载寥寥无几,甚至连她的本名、种族、出生地、生卒时间,以及她与项羽相识的时间和过程等关键信息都无从得知。虞姬的美貌被传为佳话,她的容颜倾国倾城,才艺双全,舞姿美艳动人,常常伴随着项羽出征,深受他的宠爱,因此有了“虞美人”这一美誉。

虞姬仅有的一次出场便在“霸王别姬”故事之中。然而,关于她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史书中并没有详细的叙述和刻画。我们只知道,在项羽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下吟唱《垓下歌》时,虞姬以歌和之。为了使项羽不再有牵挂,虞姬在唱完《和垓下歌》后,毅然拔剑自刎,以自己的生命为这段传奇的爱情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末路情深 诀别永恒

西楚霸王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如同一位勇猛无比的战神,驰骋沙场如履平地;在楚汉之争中,他依然保持着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敌人闻风丧胆。然而,尽管项羽拥有如此光辉灿烂的战斗历程,令人难以忘怀的却是他在楚汉之争末期,霸王别姬这最后的黯淡时刻。这段悲壮的历史,仿佛比他之前的辉煌战绩更加令人回味无穷。

在“鸿沟和议”达成之后,项羽引兵东归。然而,刘邦却趁这个时候突然撕毁盟约,追击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联合韩信、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余万人,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楚军之势,与项羽的10万楚军在垓下展开决战。项羽见形势对自己不利,立刻率全军向反方向突围,成功冲开汉军左、右两翼的包围圈,退回了自己的营中。在这场战役中,楚军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达到了4万余人。随后,韩信率领全军收拢此前被楚军冲散的部队,全数压上,彻底包围了楚军的大营。

虞姬在帐篷中惴惴不安,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终于,项羽带着战败的阴霾回到了营中,他脸色铁青、愁眉不展,显得无比沉重。虞姬从未见过丈夫如此狼狈,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痛苦和悲伤。但她竭力克制情绪,安慰项羽说,只要能够守住营地,等到汉军粮草耗尽,自然会撤退。可是他们没有料到,楚军的粮库早已被汉军烧毁,连粮道也被截断,已经陷入了兵孤粮尽的绝境。

此时,营地内人心惶惶,营地外杀气腾腾。由于汉军中有不少人会唱楚歌,于是韩信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项羽闻听汉军四面大营皆有楚地歌声后大惊,难道汉军已占了楚地吗?否则汉营中怎么会有人会唱楚歌呢?这些熟悉的楚歌让那些已经疲惫不堪、惨遭失败的楚军士兵们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他们想起了遥远的家乡、年迈的父母和久别的妻儿,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这种情绪迅速在军中蔓延,使得士兵们误以为刘邦已经占领了他们的家乡,从而使得他们的斗志荡然无存。在夜色的掩护下,这些楚军士兵们陆续逃散。

项羽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满怀愁绪之下,他起身在帐中饮酒。自从他起兵反抗秦朝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深重的悲伤和失落。项羽面对着他宠爱的虞姬,面对多年来一直陪伴他驰骋沙场的骏马,面对身边为数不多但忠诚无比的江东勇士,心中不禁回想起辉煌的功业、死去的战友、错失的机遇,感慨良多,心潮难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陪伴在项羽的身边,已经度过了无数个春秋。她见证了丈夫的辉煌与荣耀,也目睹了他所经历的艰难与挫折。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虞姬从未见过项羽如此深切而悲凉的歌声。早已泣不成声的虞姬若断若续地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为了表达自己对项羽的真挚情感,同时也不想成为他的负担,虞姬在唱完最后一曲后,毅然决然地转身,突然从项羽的腰间抽出那把锋利的佩剑,毫不犹豫地向自己的脖颈横去。项羽万万没有料到,虞姬竟然会如此刚烈地选择轻生,急忙伸手去夺剑,然而一切都已经太迟了。虞姬倒在了刘邦大军的阵前,倒在了霸王的怀抱中,结束了她那悲壮而美丽的一生。

此时此刻,项羽已经没有任何牵挂,他跨上战马,带领着仅剩的800名壮士渡河。然而,项羽终究未能逃脱汉军的追击。他慨叹道:“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最后,项羽突围到乌江边,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了乌江亭长渡江以图东山再起的劝谏,自刎身亡。至此,一代英雄西楚霸王结束了他辉煌而又惨烈的一生。

余音绕梁 历史镜鉴

历史总是让人警醒,又给人以深刻启迪。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他指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司马迁的这些评价,不仅仅是对项羽个人的批判,更是对后人的警示。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过于自负,不愿意学习和借鉴前人的智慧,那么即使他有再高的才华和能力,也难以避免失败的命运。同时,司马迁也强调了反省和自责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在失败后能够深刻反省,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和成长。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当人民解放军成功占领南京后,毛泽东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在这首诗中,毛泽东借用项羽的故事,以此来告诫全党的同志们和全军的将士们,切不可因为眼前的一时胜利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应该“将革命进行到底”。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古人所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霸王别姬”的故事,虽然讲述的是一个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但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只有从历史中汲取深刻的教训,不断地审视和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思想,同时保持对未来的警觉和敏锐,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避免重蹈覆辙。

【责任编辑:王晗】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历史学博士,军事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