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学  >>  正文
海外中文服务与讲好中国故事
孙宜学
2024年09月06日

语言是一种交流媒介,交流是语言的服务功能。随着中国政治影响力、经济贸易圈的不断扩大,中文的服务范围也就不断增加,对从事中文服务的专业人才的要求在量和质方面也就相应地有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做出科学部署,新时代人才工作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文世界化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和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媒介,首先需要世界化的专业人才,目前国际中文教育已纳入专业类别博士生招生目录,政府和教育机构要以此为基础为地点,统筹规划好更适应中文国际教育服务、中文国际商业服务、中文国际军事服务等需要的国际中文人才,以中国为龙头,协调世界各地有中文服务需求的部门,打造国际中文服务人才培养“高地连锁机制”。作为龙头,国内要高站位,高定位,细规划,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打造本硕博一体化中文服务能力课程体系,在语言知识、文化素养、技术能力、教育与传播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持续提升综合素质;在国外则要加强中文教育、中文服务和专业人才结构性数据的搜集整理,建立服务全球的国际中文服务人才信息库,分国别分服务类型建分库,为各国各行各业中文服务提供订单式服务清单,以个性化服务实现中文落地的精准和实效。

目前,国外中文需求量最大的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其次是与中国经贸合作比较密切的外国企业,所需要的主要是“中文+” 专业型复核中文人才。面向国际,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立足于为合作国家进行特定行业的中文培训、中文教师专项培训、中文翻译等类型的人才培养工作。为此,在国内,一方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可以针对性地设立“中文+专业”人才定制培养方案,与海内外企业合作,在培养过程中设立企业奖学金,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培养全过程,加强实践锻炼,期间可以到企业边实习边学习,实现校企融合一体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展以中文能力提升为目的的短期或中长期培训项目,“请进来”,由企业选派,包括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工人、营销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分批次到中国进行中文能力集中培训,用专门教材强化训练,辅以中国社会生活体验,直观了解中国国情和民情,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智慧,形成“专业+中文”模式,有助于他们将来在从事中文服务时更具有专业性,也更能理解中文服务所依赖的中国历史、文化,从而提高中文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中文服务就是价值服务。语言本身就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中文服务的目的,就是以语言自身的价值附加服务对象,使服务对象在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吸收中文在形式和内涵方面的价值塑造,从而更具有文化适应性和价值多元性,使中文服务对象更容易与其服务对象分享,交流,更能满足客户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中文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同样会获得类似的价值附加,使自身的使用范围、传播方式都得到进一步优化,更接人间烟火气,有人间烟火味,传人间烟火情,使“软实力”具有了“硬核”,实现中文与服务对象的双向赋能,共同成长。

一种语言承载的是形成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服务就是文化服务、文化交流。需要中文服务的领域和地域,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域,是以文会友,以文结缘的良机。中国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需要中文服务营造世界范围内的“伙伴”关系,以中文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华侨华人故事讲好中国人走进世界的历史和未来的可能性,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互鉴互通,实现世界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世界在变,而且变化的速度和角度都出人意料,突发矛盾和冲突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打破了人们积累多年的友好合作关系,以一种完全扭曲、颠倒的方式,推翻既有平台,打碎已有成果,使文化交流迅疾步入举步维艰地步,使语言服务者束手无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文化的智性和智谋能够化解很多矛盾和冲突,能够把中国经验用于破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僵局和死局,推动世界沿着人类文明延续的正常轨道继续前行。从这个角度讲,中文服务大有可为,我们要做世界变局中的“石敢当”,敢为人先,敢闯新路,敢为人之不敢为、不愿为,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同时,提升中文服务的国际地位。

【责任编辑:严玉洁】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