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黑神话:悟空》彰显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陈新光
2024年09月11日

截至2024年8月23日晚9点整,中国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球知名游戏平台同步上线,该游戏平台三天销量破1000万套,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300万人,该纪录在平台排名全球第二。《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是中国游戏产业的胜利,更是中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游戏产业精品化发展加速

近年来,我国游戏产业精品化发展加速,出海势头显著。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游戏在出海市场的总收入超163亿美元,相较于十年前增长了近九倍。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国产游戏“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耐心和拼搏。为外树形象,国产游戏深耕技术研发,持续打磨产品画面精美度、故事沉浸感、动作操作性等多重体验。如米哈游旗下游戏《原神》运用实时渲染、大规模多人在线交互系统等先进技术,并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游戏底层架构进行支撑性保障。腾讯、网易等公司“解锁”人工智能新技术,分别在游戏引擎、AI算法以及流媒体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尤其是,不少游戏头部产业不断创新生态,乘着国潮“东风”,走上了一条“游戏+文化”的新型融合发展之路。

但也必须看到,2022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减少了306.29亿元,下降了10.33%。自主研发游戏在国内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同比也下降了13.07%。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原因是防止未成年人沉溺游戏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课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针对游戏业的强监管政策。但《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的横空出世,其影响力不仅预示着国产游戏业到了一个转折时刻,也使国产游戏业本身正在逐渐走出负面印象。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一节提出,要“提升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游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质量”。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化、网络表演等并列被写入国务院的重要文件,成为促进服务消费的关键一环,网络游戏业也由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名。

《黑神话:悟空》火爆带来强劲消费热潮

8月20日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上线一小时,全球同时在线玩家即破百万,销量位居多游戏平台榜首,三天销售额就达数十亿元。《黑神话:悟空》预售也位列全球最大游戏发行平台Steam全球周销量冠军,横扫了包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意大利在内的12个地区榜单,成为全球热销榜首位。游戏发售以来,世界各地的玩家们持续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感受,相关游戏直播间流量数据屡创新高。《黑神话:悟空》的上线不仅引发了玩家的热情,其热度也传导至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在游戏上线当天应声大涨,国旅联合、浙版传媒、新迅达、中信出版等股票涨停,华谊兄弟涨幅超过19%,丝路视觉涨幅超过8%。其他游戏概念股如迅游科技、凯撒文化、惠程科技、顺网科技等亦有所上涨。

8月20日上线后,也给全国的市场带来一波强劲消费热潮,电竞酒店消费客流激增,PC电脑和PS5游戏机也在线上线下各个平台迎来了一波销售高峰。以笔者的城市上海为例,不少电竞酒店、电竞公寓的单人房型、双人房型、三人房型、四人房型等连续多日售罄,其中大学校区附近的电竞房更是热卖。不少酒店也接到了游戏迷前来咨询《黑神话:悟空》是否能及时安装到位,计划提前预订房间。游戏市场热度的空前高涨,作为体验该游戏主要设备的PC电脑和PS5游戏机一时从热卖到等补货。8月20日当天,许多线下门店的整体销售同比增长80%以上,其中彩电、电脑品类增长超过150%,其中定制100英寸电视E8N Pro、PS5游戏机等神级装备突破全月销售目标。

《黑神话:悟空》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

与电影、音乐、动漫一样,游戏也是文化传播载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体现。《黑神话:悟空》最大亮点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传承,该游戏以中国神话故事《西游记》为背景,巧妙地将孙悟空这一经典角色与现代游戏元素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西游世界。《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不仅是中国游戏技术实力的展现,更是中国文化自信和自强的体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等改革重要部署,目的就是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从《黑神话:悟空》等诸多成功案例中能够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为此,在文化的传播发展中,利用好AI等新一代技术、优化“用户体验”,能够进一步让公众沉浸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和文化符号被引入到全球流行文化中,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文化桥梁。

【责任编辑:严玉洁】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