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实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环比增速连续9个季度正增长,市场普遍认为超出预期,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从三季度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出,通过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加之近期又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成效,充分展现出中国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决心,对实现全年5%左右增速预期目标充满信心。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其中一季度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从生产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月份同比增长5.4%,比8月份回升0.9个百分点,这是在工业增速下滑4个月以后的首次止跌回升;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1%,比8月份提升0.5个百分点;从需求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月份同比增长3.2%,比8月份提升1.1个百分点;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与1—8月份持平,这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多月下滑以后首次止跌回稳。其中,工业是今年经济运行的一个亮点。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GDP增速高1个百分点,为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贡献率接近4成。
就社会普遍关心的就业和居民消费问题,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其中,二季度为5.0%,三季度为5.2%,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一季度同比持平,二季度上涨0.3%,三季度上涨0.5%。另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今年的外贸形势总体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出口增长6.2%,我国外汇储备重新回到3.3万亿美元。上述统计多项指标表明,国民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出筑底企稳态势,这表明在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稳定运行的政策措施下,尤其是在9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以后,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极大增强了市场信心,改善了预期,增强了市场活力。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的重要着力点
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新兴力量,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统计数据来看,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形成。2023年我国研发投入R&D经费的总量首次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二,在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推动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位。随着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增量政策落地和改革政策到位,我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较大空间。
高技术产业投资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0%,高技术产业投资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1%。,今年前8个月,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20%以上,量子计算机上线,大国重器、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拓展。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3%,明显高于服务业增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7.9%,即时零售、直播带货都保持较高增速。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形成和壮大,促进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深化,数实融合深入推进,确保了粮食安全、和能源保供取得新成效。
全力以赴打好四季度经济工作“收官战”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体系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持续巩固。我国宏观政策工具依然丰富,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加力实施宏观政策有条件、有空间,将持续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政策保障。中国经济“稳”的总基调没有改变,四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同时,也必须看到,中国经济是在一个复杂严峻的环境下谋求发展,国际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稳定性上升,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同时,还要克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如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大;居民增收仍存在一定压力,部分商品销售仍然低迷,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仍面临一定压力等。
当前,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也要坚定信心。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对于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至关重要。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距离年底只有两个多月关键时间窗口,必须坚持干字当头、开拓进取、狠抓落实。要统筹扩大有效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用好用足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加大“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的推进力度。打通政策落地的堵点卡点,加快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到稳信心、稳预期、稳增长,全力以赴打好四季度经济工作“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