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林  >>  正文
藤原真楯的仕途之路
章林
2024年11月28日

藤原真楯(715—766)原名八束,是藤原北家始祖藤原房前的第三子,母亲为牟漏女王。真楯最终官至正三位大纳言,去世后被追赠为太政大臣。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楯的后代们逐渐崛起,最终在藤原氏族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最为显赫和重要的一个分支。

天平十二年(740)正月,担任春宫大进的藤原八束从正六位上叙位至从五位下。同年十一月,八束跟随圣武天皇前往关东地区进行行幸活动。在这次随驾过程中,八束在赤坂顿宫晋升至从五位上。天平十三年(741)十二月,八束担任右卫士督。天平十五年(743),八束晋升为从五位上,兼任式部大辅。

天平十六年(744),八束的才华得到圣武天皇的认可,受到特别青睐,官位开始迅速攀升。天平十六年(744)十一月,八束晋升至从四位下。天平十八年(746),八束升为大和守,掌管一方重地。天平十九年(747)三月,八束改任治部卿,负责朝廷的礼仪和外交事务。天平二十年(748)三月,八束出任参议。尽管八束比他的兄长藤原永手年纪要小,但率先一步踏入了公卿的行列。据说在圣武天皇统治时期,八束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即他负责根据天皇的命令传达上奏和敕旨,确保朝廷的政令畅通。

关于八束受到圣武天皇宠幸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八束所具备的文学才华以及他通过诗歌创作所建立起来的广泛交友网络,得到圣武天皇的认可。以圣武天皇为中心,形成了一种类似文化沙龙的社交圈子,八束在这个圈子中与橘诸兄、大伴家持等人频繁交流,共同分享和探讨各种信息。具体而言,八束还留下了一首和歌,这首和歌是在橘诸兄宅邸举办的宴会上,与圣武天皇、大伴家持等人一同吟唱的。其次,上述沙龙中聚集了许多被视为皇太子安倍内亲王接班人的安积亲王派成员。圣武天皇对作为未来皇位继承人的安积亲王抱有期待,八束通过参加沙龙能够获得圣武天皇的信赖。

在日本的历史记载中,这一时期的八束得到了极高的赞誉。日本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度量弘深,有公辅之才。在官公廉,虑不及私。”然而,八束的堂兄藤原仲麻吕却对他的才华产生了嫉妒之心。八束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和冲突,八束选择称病隐居在家,不再参与朝政事务,而是专心研读各种书籍。不过,有观点认为这是混入了他的哥哥《永手传》的结果,或者是《续日本纪》的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可能采用了《功臣家传》的内容。《功臣家传》是由八束的后人为消除与被视为逆臣的仲麻吕的关系所制作并提交给式部省的。因此,有学者推测,八束和仲麻吕之间可能并没有严重的对立,而是被后人出于某种目的而刻意夸大了他们的矛盾。

天平二十一年(749),为了庆祝陆奥国小田郡的产金,朝廷进行了一场叙位。在这次叙位中,特别提到了橘三千代,她因为长期为朝廷服务而受到了特别的表彰。三千代的孙子们也因此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其中,橘奈良麻吕从下四位晋升到从上四位,八束的哥哥永手则从下五位晋升到从下四位,八束的弟弟千寻(御楯)也从上六位晋升到从下五位。但八束本人却未能晋升。关于八束未能晋升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仲麻吕通过积极推进大佛建设事业,迅速加深了圣武天皇对他的信任。为了压制藤原北家势力,仲麻吕试图阻止他获得晋升。另有观点认为,八束意识到自己的才华被仲麻吕嫉妒,于是称自己生病,进而未能晋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隐居生活后,八束再次被任命为大和守。天平胜宝四年(752)四月,八束升为摄津大夫。天平胜宝六年(754)正月,八束升为从四位上。圣武上皇去世后不久,八束的哥哥永手于天平胜宝八年(756),从非参议一跃晋升为权中纳言,在仕途上领先了八束。天平宝字元年(757)八月,八束在“橘奈良麻吕之乱”后升为正四位下。不久,八束担任中务卿。

在仲麻吕政权下,日本将官名改易为唐风。这一举措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对于唐文化的渴望与接纳。在官名改易唐风的政策实施之际,八束不仅欣然接受了这一改革,还进一步展现出与仲麻吕紧密合作的姿态,甚至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具有唐风特色的“真楯”。

天平宝字二年(758),为了护送日本遣渤海大使小野田守安全归国,并代表渤海吊唁刚刚驾崩的圣武天皇,渤海大使辅国大将军兼将军行木底州刺史杨承庆一行23人,踏上了前往日本的征途。在杨承庆完成使命即将回国之际,真楯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送别宴会。杨承庆对真楯的款待感到非常感动和赞赏。

天平宝字四年(760),真楯升为从三位,并被任命为大宰帅。天平宝字六年(762),真楯升任中纳言,并兼任信部卿。天平宝字八年(764),在藤原仲麻吕发动的叛乱中,真楯站在孝谦上皇一方,被任命为正三位授刀大将,并兼任式部卿。同时,他的功勋也得到了认可,被授予叙勋二等的荣誉。

在称德朝,道镜这位深受天皇信赖的权臣,凭借其独特的地位,逐渐构建起一套以自身为中心的政治主导体制。在道镜的政治体制之下,一个显著的现象是以其出身地河内国为中心的地方豪族得到空前的提拔与重用。这些豪族们凭借与道镜的紧密关系,迅速崛起于政治舞台之上,成为道镜体制的重要支柱。在此背景下,此前在仲麻吕政权下有一定距离的真楯与永手兄弟采取了合作的态度。

神护二年(766)正月,在太政大臣禅师道镜的领导下,朝廷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变动。其中,大纳言永手被提拔为右大臣,真楯和白壁王一同被提拔为大纳言,并兼任式部卿。参议吉备真备被提升为中纳言,石上宅嗣被提升为参议。此时的太政官人员构成还包括藤原清河(赴唐未归)、山村王、石川丰成、中臣清麻吕、藤原绳麻吕等,共计11人。这些人员的构成显示了朝廷中各个家族的势力分布。除道镜外,这10人由藤原北家3人、藤原南家1人、诸王2人、苏我氏后裔石川氏、物部氏后裔石上氏和中臣氏、吉备氏组成。也就是说,由于藤原南家的仲麻吕在叛乱中战败身亡,原本由5人占据的嫡系藤原南家衰落了,而藤原北家则成为藤原氏的主流。

神护二年(766)三月,真楯去世,享年五十二岁。称德天皇为了表达对真楯的哀悼之情,派遣大辅藤原绳麻吕和右少辨大伴伯麻吕前去吊唁,并赐予他大臣级别的葬礼仪式。

在当时,真楯并不是最具影响力和权力的人物。然而,真楯的后代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使得真楯流成为藤原氏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在藤原氏家族中,最为显赫和繁荣的藤原道长和藤原赖通父子,正是以真楯为祖先的北家真楯流的代表人物。

参考文献: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続日本紀》,吉川弘文館1984年版。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尊卑分脉》,吉川弘文館1983年版。

木本好信:《藤原永手について(2)》,《甲子園短期大学紀要》31,2013年。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二十 列傳第四十七

https://miko.org/~uraki/kuon/furu/text/dainihonsi/dns120.htm#02。

Weblio 辞書

https://www.weblio.jp/wkpja/content/%E8%97%A4%E5%8E%9F%E7%9C%9F%E6%A5%AF_%E8%97%A4%E5%8E%9F%E7%9C%9F%E6%A5%AF%E3%81%AE%E6%A6%82%E8%A6%81

【责任编辑:王晗】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历史学博士,军事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