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林  >>  正文
藤原清河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命运沉浮
章林
2024年12月09日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两位日本人被我们所熟知,一位是阿倍仲麻吕,另一位是吉备真备。除了他们之外,同负盛名的当数来自藤原北家的藤原清河。藤原清河是藤原北家始祖藤原房前的第四子,母亲为片野朝臣之女。

清河的生年虽已无从确切考证,但依据其兄弟真楯与鱼名的生年进行推测,大致可以将其出生时间框定在灵龟元年(715)至养老四年(720)之间。天平十二年(740),清河被授予从五位下。次年,清河担任中务少辅,正式步入政坛。天平十五年(743),清河升至正五位下,同时被提拔为大养德守。天平十七年(745),清河升至正五位上。天平十八年(746),清河升为从四位下。天平胜宝元年(749),孝谦天皇即位后,清河被任命为参议,在哥哥藤原永手之前成为公卿。此时在整个藤原一族中,能够与清河比肩,甚至略胜一筹的,也仅有南家的丰成与仲麻吕等极少数人。

天平胜宝二年(750)九月,发生一件彻底改变清河命运的事,即清河被孝谦天皇正式任命为遣唐大使,赋予他代表日本远赴大唐,寻求文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同时被任命为副使的,有大伴古麻吕和吉备真备二人。另外,一同赴唐的还有藤原仲麻吕之子藤原刷雄。

天平胜宝四年(752)闰三月,遣唐使团整装待发时,清河被授予象征权威与责任的节刀,并晋升为正四位下。当清河一行抵达难波时,孝谦天皇派遣高丽福信前来犒劳他们。高丽福信带来了丰富的酒肉,用以款待即将远行的遣唐使团。孝谦天皇还亲自赐给清河一首御制的诗歌。《万叶集》中保留了清河从难波津起航前吟诵的和歌。

遣唐使团一行抵达唐朝后,前往长安觐见唐玄宗。唐玄宗见到清河等人后说道:“听说你们国家有一位贤明的君主。今日得见使者,举止与众不同。”于是,唐玄宗将日本称为礼仪君子之国,并命令阿倍仲麻吕(唐名晁衡或朝衡)引导清河等人参观府库和三教殿。此外,他们还绘制了清河及其副使吉备真备的肖像,将其收藏在蕃藏中。

唐天宝十二年(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3)正月,唐玄宗在长安接待了来自各国的使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朝贺大典。在宴席上,各国使节按照既定的礼仪入座。然而,一个细节却引起了日本使节的注意——他们的座次被安排在了西侧的第二席,仅次于吐蕃使节。而新罗使节的座次是东侧第一席,显然比日本使节更为显赫。这一安排让日本使节们感到不满,于是,他们提出了抗议,表示不能位于新罗席次之下。最终,日本和新罗的席次进行了对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座次被视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日本使节对于席次的安排格外敏感和重视。

在清河一行即将回国时,唐玄宗赐给他们一首诗:“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这首诗不仅是对清河归途的关怀与慰藉,更是对大唐帝国广阔胸襟与深远王化的一次深情颂扬。此外,唐玄宗还特别派遣鸿胪卿蒋挑捥,将他们送至扬州,并命令魏方进提供供给。

当时,已在唐生活了35年的阿倍仲麻吕上书唐玄宗,请求随清河一道回国。唐玄宗甚爱阿倍仲麻吕的才能,不愿放归,但面对他真挚而迫切的归乡之情,不得不忍痛割爱,同意他回国,并任命他为唐朝使臣,护送日本遣唐使回国。

清河与仲麻吕辞别长安后先南下扬州。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到达扬州后,清河与仲麻吕拜会了已五次渡海去日未遂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大师,并向鉴真发出了第六次东渡日本的盛情邀请。

日本国使大使特进藤原朝臣清河、副使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卿大伴宿弥胡麿、副使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吉备朝臣真备、卫尉卿安倍朝臣朝衡等,来(至)延光寺,白和上云:“弟子等早知和上五遍渡海向日本国,将欲传教,今亲奉颜色,顶礼欢喜。弟子等先录和上尊名,并持律弟子五僧,已奏闻主上,向日本传戒。主上要令将道士去,日本君王先不崇道士法,便奏留春桃原等四人,令住学道士法。为此,和上名亦奏退,愿和上自作方便。弟子等自在载国信物船四舶,行装具足,去亦无难。”

此时已年近古稀且双目失明的鉴真慨然允诺,答应随同清河一行前往日本。

天宝十二年(753)十一月,清河大使代表团一行分乘四船从扬州起航返回日本。清河乘坐的第一船至第三船起初先到达阿儿奈波岛(今冲绳岛)。当第一船再次起航时,遭遇逆风,漂到了唐朝南方的驩州(今越南北部)。更加不幸的是,第一船还遭到当地土人的袭击,大部分船员被杀,船只也被毁,但清河和仲麻吕侥幸逃脱。另一方面,载有鉴真的第二船及其他两艘船幸运地避开了灾难与险阻,安全地返回了日本。天平胜宝七年(755)六月,无法归国的清河和仲麻吕回到长安。清河改名为河清,并出仕唐朝,担任特进秘书监这一要职。

唐天宝十四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759),正值渤海国使者访日。淳仁天皇得知河清并未遇难,因此任命高元度为“迎入唐大使”,随返归的渤海大使杨承庆一同出发,取道渤海,入唐迎接河清回国。

淳仁天皇还给渤海国王大钦茂写了一封信,请他派人护送高元度一行99人至唐。大钦茂派遣其辅国大将军高南申前来聘问,并上牒表示:“迎接藤原河清使者等九十九人。如今唐朝,安禄山首先违背命令,史思明随后发动叛乱,内外动荡不安,尚未平定。想要引导使者,恐怕会被残害。想要暂时让他们返回,又担心违背圣上的意愿,因此派遣正使高元度等十一人前往唐朝迎接河清,判官全成等人返回本国。因此派遣此使,奉报并接受委托。同时献上河清的表文。”也就是说,受“安史之乱”的影响,渤海方面只同意让高元度等11人入唐迎接河清,其余80多人则派人送回日本。

对此,淳仁天皇颁布诏书回复说:“遣唐大使藤原河清,长时间未能回国,朕深感忧虑。而大钦茂王派遣南申,携带河清的表文入朝。王的诚意,实在令人赞赏。”鉴于河清长时间在异国他乡,淳仁天皇遥授他为文部卿。

高元度等人在杨方庆的引领下如愿抵达了长安。由于当时唐朝正深陷于安史之乱的泥潭之中,高元度等人在长安呆了一年多时间,始终未能得到唐肃宗的接见。唐上元二年(日本天平宝字五年)(761),唐肃宗终于下达了一道敕书给高元度:“特进秘书监藤原河清,现在根据使者的奏报,想要派遣他回国,只是担心叛贼尚未平定,道路充满艰难。元度应该取南路,先行回国复命。”于是,高元度留下录事羽栗翔等人返回,河清因此未能回国。淳仁天皇又遥授河清为常陆守。

关于河清不被允许回国的原因,唐肃宗的理由是“道路多难”。有学者认为,唐肃宗不放河清回国并不是担心路上不安全,而是想将他作为换取日本援助的筹码。因为当时唐朝平乱兵器短缺,唐肃宗要求日本向唐输送兵器。让高元度先行回国,就是要他向日本天皇传达这个要求。

据《续日本纪》记载,高元度从唐朝归国时,唐肃宗对他说:“禄山乱离,兵器多亡。今欲作弓,交要牛角。闻道,本国多有牛角。卿归国,为求使次相赠。”也就是说,在安史之乱期间,唐朝的兵器损失惨重,尤其是制作弓箭所需的牛角材料更是严重匮乏。唐肃宗在得知日本盛产牛角后,便通过高元度等归国使节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愿:希望日本能在下次派遣使节时,赠送一定数量的牛角以助其恢复兵器生产。在唐日关系中唐向日本求助,有史料可查的这是第一次。

天平宝字五年(761)十月,淳仁天皇随即着手准备向唐朝提供援助。他派遣从五位上上毛野公广滨、外从五位下广田连小床,以及六位以下的官员共计六人,在安艺国打造四只遣唐使船,同时命令东海、东山、北陆、山阴、山阳、南海各道诸国,贡牛角七千八百只。与此同时,淳仁天皇任命从四位下仲石伴为遣唐大使,从五位上石上宅嗣为副使(翌年三月石上宅嗣被罢免,改任藤原田麻吕为副使)。然而,天平宝字六年(762)四月,遣唐使团刚一出发,船只便触礁破碎。七月再次出发,又遇风不得出海。八月经朝廷议决,最终解散了此次遣唐使团。

天平宝字八年(764),远在唐朝的河清被日本朝廷擢升为从三位。神护景云四年(770)三月,新罗使金初正将河清和仲麻吕的书信带到了大宰府。宝龟五年(774)三月,新罗使金三玄又将河清写的书信带到了大宰府。此时的仲麻吕已在长安辞世。

宝龟六年(775)六月,光仁天皇任命佐伯今毛人为遣唐大使。次年(776年),光仁天皇授剑时,向河清托付了一封信,上面写着归朝的命令:“你奉命出使遥远的国度,经过多年的岁月,忠诚远播,消息也有所耳闻。因此,现在通过聘使迎接你回国。赐给你絁一百匹、细布一百端、砂金大一百两。你应该努力,与使者一同回国。相见之日不会太远,言辞不再多说。”

然而,这次遣唐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变动与挑战。首先,赴唐时间突然延期,从宝龟七年推延至宝龟八年。紧接着,副使大伴益立被更换,新任命小野石根、大神末足为副使,又为这次遣唐使的派遣增添了几分波折。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启程之际,大使佐伯今毛人却不幸生病,无法渡唐,最终由副使小野石根代理大使。

宝龟八年(777)七月,代理大使小野石根率遣唐使团入唐。宝龟九年(778)正月,遣唐使团抵达长安。但是,或许是由于身体不适,河清并未跟着此次的遣唐使团一同归国。另外,在长安的日子里,河清与一位唐朝女子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喜娘。同年十一月,当遣唐使团再次踏上归途时,喜娘也随遣唐使团一同前往日本。与此同时,唐代宗下令以宦官赵宝英为大使,陪送日本遣唐使回访日本。

喜娘一行途中遭遇暴风,大伴继人就这次海上遇难事故专门写了一份报告:

九月三日,我们从扬子江口出发。到苏州常熟县后,在那等候信风。船队中的第三艘船在海陵县,第四艘船则停泊在楚州的盐城县,并不清楚他们的出发日期。直至十一月五日,我们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信风,第一艘与第二艘船一同扬帆起航。八日初更时分,狂风骤起,海浪如山,左右棚根在狂风的肆虐下不堪一击,瞬间破碎,潮水涌入船舱,盖板被高高掀起,大家随波逐流,船上的粮食和淡水也未能幸免,全部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所吞噬。副使小野石根等三十八人,以及唐使赵宝英等二十五人,同时失去踪影,我们无力救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无情的海浪吞没。我潜行至舳槛角,不由自主地回望过去,又忧虑地前瞻未来。十一日五更时分,帆樯倒压在船底,船只瞬间断裂为两段。船头和船尾落入茫茫大海之中,分不清方向。我们四十多人挤在狭小的船尾,船身剧烈摇晃,仿佛即将被巨浪淹没。我们用粗绳将船系好后,船的浮动少了一些。大家脱去衣裳,赤裸着身体悬空坐着。在六天时间里,没有进食任何米粮,也没有喝过一口水。终于,在十三日亥时左右,我们漂流到了肥后国天草郡西仲岛。我得以重生,得益于睿智的拯救。我内心充满了无法言表的喜悦与感激,我谨以此表向您禀报我的经历和感受。

幸免于难的混血姑娘喜娘来到日本后,在平城京引起了极大轰动。日本天皇与藤原家族对喜娘的到来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与尊重。喜娘即将离别前,光仁天皇特意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告别宴会。五月二十七日,喜娘随唐朝使者一起踏上了返回中国的归途。喜娘的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之中。

关于河清去世的具体时间,历史文献并未给出确切的记载。唐朝为了表彰他的贡献,授予他潞州大都督的称号。宝龟十年(779)二月,河清离世的消息辗转传递到日本后,日本朝廷追赠他为从二位。

此后,日本每次派遣遣唐使,都会对客死他乡的河清进行悼念。延历二十二年(803),日本朝廷颁布诏书曰:“曾经担任入唐大使的藤原河清,他在先朝时期奉命出使唐朝。然而,在返回的途中,船只迷失方向,漂泊不定,最终不幸在异国他乡去世。为了表彰他的贡献,特追赠他为正二位。”承和三年(836),日本朝廷再次下令派遣唐使,并追赠河清为从一品。诏书内容如下:“已故的入唐大使藤原朝臣河清,原本被追赠为正二位,现在特追赠为从一品。他曾在先帝时期被选中,远赴唐朝执行使命,不料归途中遭遇不幸,船只迷失方向,最终客死他乡。对于他的不幸遭遇,我们深感哀悼。因此,特别追加他跨越朝代的荣耀,以表达我们对他深深的追思之情。”

参考文献: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続日本紀》,吉川弘文館1984年版。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続日本後紀》,吉川弘文館1983年版。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日本紀略》,吉川弘文館1980~1984年版。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類聚国史》,吉川弘文館1981年版。

真人元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汪向荣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孙乃民主编:《中日关系史》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藤家礼之助著:《中日交流两千年》,章林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版。

谢志东:《拨云见日:你所不知道的唐朝与唐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钱健:《唐代特进秘书监——藤原清河》,《图书馆》1986年第5期。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十六 列傳第四十三

https://miko.org/~uraki/kuon/furu/text/dainihonsi/dns116.htm#04。

【责任编辑:王晗】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历史学博士,军事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