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林  >>  正文
川边大臣藤原鱼名
章林
2024年12月16日

藤原鱼名(721—783)别名川边大臣,是藤原北家始祖藤原房前的第五子,母亲为片野朝臣之女。藤原鱼名最终官至正二位左大臣,是奈良时代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

天平二十年(748)二月,鱼名被叙任为从五位下,并补授侍从之职。天平胜宝初年,宇佐大神的神谕降临,指示人们应该将神祇迎至京师。鱼名与石川年足被选为迎神使,共同承担起奉神舆入京的任务。

天平胜宝九年(757)五月,大纳言藤原仲麻吕被任命为紫微内相,鱼名晋升为从五位上。天平宝字二年(758)四月,鱼名担任备中守。次年六月,鱼名升至正五位上。同年十一月,鱼名担任上总守。天平宝字五年(761)正月,鱼名升至从四位下。在淳仁天皇统治时期,鱼名赢得了朝廷的赏识与重用,官阶也随之不断晋升。

在天平宝字八年(764)发生的“藤原仲麻吕之乱”中,鱼名被认为站在孝谦上皇一边。“藤原仲麻吕之乱”平息后,鱼名被任命为宫内卿。天平神护元年(765)正月,鱼名晋升至正四位下。此后,鱼名又在天平神护二年(766)晋升为从三位,正式进入公卿行列。神护景云二年(768),鱼名被任命为参议。不久又兼任大藏卿、左京大夫等要职。在称德天皇统治时期,鱼名继续受到重用。

神护景云四年(770)八月,称德天皇驾崩后,鱼名与藤原永手、藤原宿奈麻吕(藤原良继)、藤原百川等人一起,拥立天智天皇的孙子白壁王(后来的光仁天皇)为皇太子,并排斥在称德天皇统治时期掌权的道镜和尚。同年十月一日,光仁天皇即位,并于当天改年号为宝龟。在光仁天皇即位当日举行的论功行赏中,鱼名的兄长左大臣藤原永手升至正一位,鱼名与大中臣清麻吕、文室大市、石川丰成、藤原良继被授予正三位。

宝龟二年(771),左大臣永手去世,右大臣吉备真备退休,参议石川丰成、藤原绳麻吕、石上宅嗣晋升为中纳言,鱼名则从参议一举晋升为大纳言,在光仁天皇的政治体制中迅速崭露头角。但是,鱼名此次晋升的背后,并非全然依赖于他个人的政治功绩与卓越能力,而是植根于藤原氏一族的复杂博弈之中。藤原氏作为当时日本最具影响力的贵族集团,其内部又分为南家、北家、式家与京家四支,彼此间既有紧密的合作,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永手去世后,藤原北家的公卿只剩鱼名一人(赴唐未归的藤原清河除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藤原氏一族的整体利益不受损害,并防止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朝廷在人事安排上设法平衡南家、北家及式家之间的力量对比。

在光仁天皇统治前期至中期,朝廷主要由藤原良继的式家所主导。而在这个政治体制中,鱼名作为北家的代表人物,成功地确立了自己稳固的政治地位。在此期间,鱼名兼任近卫大将和中务卿,并在宝龟八年(777)正月晋升为从二位。另外,同年三月,光仁天皇行幸了大纳言鱼名的曹司(鱼名在宫内的住所)。天皇亲自拜访臣下的曹司是不寻常的,这一行为无疑彰显了光仁天皇对鱼名的信任。同年九月,内臣良继去世,鱼名在太政官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迅速增加。他的侄子藤原家依也被任命为参议,进一步巩固了藤原北家在政治上的地位。宝龟九年(778)三月,鱼名被任命为内臣,肩负起辅佐天皇、管理国家政务的重任。光仁天皇对鱼名的信任和赏识似乎与日俱增,不久之后,他甚至将内臣的官名更改为“忠臣”。

自从鱼名被任命为内臣之后,在太政官符的宣者中,他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份额(在能够确认宣者的十一份太政官符中占了九份),这表明鱼名的实际地位超过了太政官的首脑右大臣大中臣清麻吕,主导着当时的政治走向。天应元年(781)正月,鱼名晋升为正二位,位阶上与大中臣清麻吕并列。同年四月,桓武天皇即位。六月,右大臣大中臣清麻吕引退后,鱼名升任左大臣,成为太政官之首。

然而,天应二年(782)六月,鱼名突然被罢免左大臣职务,被迫前往远离京城的大宰府担任大宰帅。鱼名被罢免的原因错综复杂,不仅涉及天皇权力的日益专制化,还牵扯到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宫廷内部的纠葛等多重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一事件的背景是桓武天皇致力于推动天皇权力的专制化。桓武天皇作为日本历史上一位极具雄心的君主,他渴望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摆脱长期以来贵族对皇权的束缚。而鱼名作为当时太政官的首脑,他的立场则与桓武天皇的意图大相径庭。他更倾向于维护贵族之间的权力平衡,防止天皇权力的过度集中。这种立场上的差异,为鱼名被罢免埋下了伏笔。

关于鱼名被罢免的具体原因,虽然史书上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各种说法中窥见一二。

其中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事件与藤原鱼名的孙女有关。鱼名的孙女(藤原小屎)进入桓武天皇的后宫时,藤原乙牟漏与藤原吉子已经与桓武天皇生下皇子。鱼名不愿意看到乙牟漏与吉子成为桓武天皇的夫人,因此不顾一切地想要将自己的孙女小屎强加为桓武天皇的夫人,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桓武天皇的公然挑衅,加剧了桓武天皇对鱼名的不满。

此外,鱼名对藤原种继的批评态度可能也是导致他失势的重要因素之一。种继是桓武天皇的心腹重臣,他积极参与了迁都的策划与实施。然而,鱼名却总对种继持批评态度。面对鱼名的批评,种继不断在桓武天皇面前展示自己的忠诚与才干,同时巧妙地利用桓武天皇对鱼名日益加深的不满情绪,策划并实施了对鱼名的降职行动。

在同一年的闰正月,还发生了一起名为“冰上川继之乱”的政治事件。一些历史学者认为,鱼名可能参与了“冰上川继之乱”。

总之,鱼名黯然下台的背后,必定有着复杂政治斗争与权谋交锋。这一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早先那场被怀疑涉及橘奈良麻吕之变后,被贬谪至大宰府的藤原丰成(同样是当时的首席公卿)。虽然后世对于鱼名下台这一事件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无疑是一件足以引起轩然大波的重大事件。

在鱼名被降职的同时,他的儿子们鹰取、末茂、真鹫等也纷纷受到牵连,被剥夺了原有的官职。在前往大宰府的途中,鱼名因疾病缠身而不得不在摄津停留。朝廷得知此事后,特赐他留在别墅养病,并派遣医官为他治疗。天应三年(783)五月,桓武天皇颁布诏书,将病中鱼名召回平城京。同年七月二十五日,鱼名终因病情恶化而离开人世,享年六十三岁。

鱼名死后不久,桓武天皇又颁布一道诏书:“畴庸叙功,彰于旧典,赦过宥罪,着自前经。故大宰帅正二位藤原朝臣鱼名,乃祖乃父,世着茂功。或尽忠义而事君,或宣风猷以伏时。言念于此,无忘于怀。今故赠以本官,酬其先功。”与此同时,桓武天皇还焚烧了有关免职左大臣的诏书和官符,恢复了他的名誉。

鱼名共有五子,分别为鹰取、鹫取、末茂、藤成和真鹭。鹰取官至正四位下的侍从,因受父亲影响,左迁至石见介。不久便接到天皇的敕令还朝,并晋升为左京大夫。鹫取官至从五位上中务大辅。末茂曾任中卫少将,因受父亲牵连而左迁土佐介。经过赦免后,他担任伊豫守。然而,末茂再次因事获罪,被贬至日向介,但又一次被赦免。最终,他官至从五位上内匠头。藤成虽然口吃,但很有才干。他历任内外要职,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恪尽职守,最终官至从四位下伊势守。真鹭自从叙从五位下起,便随鱼名赴大宰府。后被召回京城,担任大学头。此后,他又历任伯耆守、右少辨等要职,直至担任大宰大贰。

参考文献: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続日本紀》,吉川弘文館1984年版。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尊卑分脉》,吉川弘文館1983年版。

黒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類聚国史》,吉川弘文館1981年版。

木本好信:《称徳朝までの藤原魚名について》,《史聚》(46),2013。

木本好信:《光仁朝以降の藤原魚名について》,《甲子園短期大学紀要》32,2014年。

大日本史 卷之一百二十 列傳第四十七

https://miko.org/~uraki/kuon/furu/text/dainihonsi/dns120.htm#03

Weblio 辞書

https://www.weblio.jp/wkpja/content/%E8%97%A4%E5%8E%9F%E9%AD%9A%E5%90%8D_%E8%97%A4%E5%8E%9F%E9%AD%9A%E5%90%8D%E3%81%AE%E6%A6%82%E8%A6%81。

【责任编辑:王晗】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历史学博士,军事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