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学  >>  正文
正确认识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普罗米修斯情结”
孙宜学
2025年01月20日

面对危机和解决危机、战胜危机时,中西方文化在态度和方法上表现出的差别,代表了中西方文化本源上的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不会因时间的流逝、人事的变化而变化,对我们认识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和阻力的实质,以及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之策,都有直接的借鉴价值。

面对困难,中国人千方百计抗争并解决,正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就是一次次化危为机的过程;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与奋斗相连的历史,始终充满危机和风险,始终在战胜危机与灾难中发展延续。中国人相信,矛盾是发展的前提,危机中常常充满转机,只要克服了矛盾和冲突,就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华文化一次次克服文化危机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断自尊自信的过程。事实证明,每一次的内忧外患,都会激发出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民族凝聚力,凤凰涅槃,新生茁壮。向世界讲中国故事,必须正视中国故事中的民族苦难,以及苦难中所孕育、增生的民族精神。  

面对困难,西方文化更相信神的力量,把一切都交给神。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是文化上的不自信。就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他欺骗宙斯,毁约在先,后又偷盗天火给人类。从人类角度来看,这依然是依赖神的力量,而非自己动脑筋。只要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就能将偷盗者视为英雄,这无异于助纣为虐,罔顾契约。这说明,在西方人眼中,唯一的原则就是“利己原则”,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可随时撕毁协议,甚至可以欺上瞒下,无所不为。因此,普罗米修斯“偷天火”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甚至成了西方人眼中的英雄,“偷”因此也就成了西方人眼中的英雄行为。

按照西方文化的这个逻辑,只要满足了自身需要,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至于对别人好不好可以不管;按照这个逻辑,西方千方百计向其他国家推销的所谓普世价值观,实际上都是欺世盗名,以众利己,以“世界”之宏名行利己之私事,让天下成为自己的人力和财力仓库,随时可取,最好是别人乐于奉送还感恩戴德;按照这个逻辑,依赖西方的国家、民族或个体,最终都只是被西方利用、欺骗,必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些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是西方文化最普通、最顺理成章的“果实”。

因此,我们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应抱有任何幻想,任何清醒的国家和个人对此也不应抱有任何幻想。只有正确认识西方文化的这种利己主义实质,才能识破世界风云变幻中西方文化的“七十二变”,透过其不断变化的现象看清其永远不变的本质,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不卑不亢的态度,精准有效的方法妥善应对,以中华文化的利他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消解西方文化的利己主义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引导世界文化以利他主义之“同”,破利己主义之“同”,推动人类文明向更符合人性、更崇尚和谐共生的未来发展。

 

【责任编辑:严玉洁】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国际中文教育信息化实践与研究基地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