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学  >>  正文
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问题与对策
孙宜学
2025年02月13日

目前,培养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方法相对传统,且模式单一,雷同性强,效果差,主要包括“感知中国”社会实践。通过开设“中国概况”和中国文化课程(中文或英文授课)、留学生第二课堂、中外学生融合活动等,以语言为媒、文化为桥,让留学生全面感知中国文化和国情,积极促进跨文化交流,深化相互了解,培育牢固友谊,使留学生发自内心热爱中国、传播中国。但总体而言,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留学生教育在思想认识、教育方法方面缺乏与时俱进的战略定位和远瞻性设计,没能及时将新时代内涵融于留学生教育全程,教材内容滞后,更新不及时,与新时代的中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脱节,留学生讲中国故事能力培养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留学生讲中国故事能力培养常流于表面,模式化、浅层化。目前相关活动如留学生汉语演讲、短视频、征文比赛等过于注重形式效果,缺乏整体性可持续性规划和系统性深入引导。留学生的中国故事教材与读物缺乏。没有专门教材,相关教材理念和内容严重滞后,更新不及时,缺少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为了帮助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突破传统教育的限制,实现跨越式发展,旗帜鲜明,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具体做法应包括:

旗帜鲜明地向留学生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帮助留学生全面、立体、客观了解近现代以来中国不断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积弱走向富强的历史,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实事求是地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让世界加深了解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和当代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讲清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共通之处。讲清楚中国梦的实现将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必将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必将为世界更加和平公平发展做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进一步提升国际中文教师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国际中文教师重视语言教学,较少培养留学生讲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应在教师职业考核中增加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指标,提高政治站位,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使老师在语言教育基础上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国政治、中国国情。

与时俱进编写出版具有更加鲜明的思政元素的国际中文教材。教材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导向,教材建设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未来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敏锐的世界视角、高效的工作节奏,更加重视中文教材和文化读物的理念和内容的“当下化”,不断推陈出新,加快教材更新换代,将日新月异的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及时反映在教材中,并逐渐推动教材编写的本土化,真正使中华文化日用而不觉。

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更加精准对焦当代中国故事。学生文化体验活动要以留学生了解当代中国为导向,以红色文化为载体,以新时代中国为载体,让留学生了解当代中国创造的奇迹和原因,加大留学生志愿者活动力度和广度,推动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综合治理体系,感受中国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见证中国乡村振兴之路。

更加重视华裔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特殊价值。目前,华裔留学生教育独有的文化传播潜力未得到充分重视和开发,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没得到针对性、专门化培养,特殊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未来,应对华裔留学生采取区别化教育政策,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采取独立的教材体系、施教体系、教师培训体系,研发专门的考核体系,逐渐实现华裔留学生讲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

【责任编辑:严玉洁】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国际中文教育信息化实践与研究基地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