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DeepSeek是中国对全球AI发展格局的重塑
陈新光
2025年02月19日

2025年1月20日,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开源模型DeepSeek—R1,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国际上激起千层浪,它颠覆了国际社会对AI研发“高投入、长周期”的固有认知,打破了美国对AI话语权的垄断,更被西方媒体称为“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DepSeek是世界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自2022年美国ChatGPT问世并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以来,AI大模型服务逐渐形成了“堆算力”的思维定式:想要用上更优性能的产品必须支付更高昂的费用,以覆盖整个模型训练过程中更高算力成本的支出。因此,当中国DeepSeek以1/18的训练成本、1/10的团队规模、不分伯仲的模型性能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在全球掀起了一场AI风暴,其震撼力不亚于两年前的ChatGPT,上至硅谷、科研院校,下至社交媒体、普通用户,全在谈论DeepSeek带来的震撼。同时,也令华尔街股票市场对斥巨资构建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合理性和前景产生质疑,部分投资者开始抛售权重科技股。当天,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其中,市值排名第一的英伟达公司股价暴跌16.97%,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下美国上市公司单日市值损失的纪录。

“DeepSeek冲击波”还在不断扩散。最新突破在于其新一代大语言模型V3,该模型在多项评测中表现优于主流开源模型,并且具有成本优势。DeepSeek的R1模型在技术上实现了重要突破,通过纯深度学习方法使AI自发涌现出推理能力,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的性能比肩OpenAI的o1模型正式版。美国《商业内幕》网站2月2日报道称,DeepSeek这家创新实力超群的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正在展现赶超美国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能力。美国科技投资家、亿万富翁马克·安德雷森将其形容为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中国AI开发给全球AI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2024年底,DeepSeek发布了新一代大语言模型V3并宣布开源。这一举措让它在AI领域崭露头角。紧接着,在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当天,DeepSeek又发布了最新开源模型R1,再次引发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热潮。DeepSeek-R1和DeepSeek-V3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的性能表现卓越,接近OpenAI的GPT-01正式版。然而,其训练成本却远低于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谷歌、“元”公司等美国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投入。据悉,R1模型训练成本仅为560万美元,而目前顶尖模型的训练成本往往高达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

不仅是DeepSeek在世界AI市场具有影响力,中国各大头部企业也在自主推进AI开发。近期,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发布通义千问旗舰版模型Qwen2.5-Max,其性能超过DeepSeek-V3。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等公司也在加紧提高AI性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期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从大型企业到初创公司,各企业通过应用程序等,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AI加以有效利用。DeepSeek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国家层面推进的AI战略正结出果实。除了这些主流云平台外,360数字安全、云轴科技ZStack、移动云、中国联通等也纷纷宣布上线DeepSeek大模型。此外,DeepSeek的出现为全球AI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DeepSeek的移动应用已经超越ChatGPT,登顶苹果手机应用商店美国区免费应用榜单。其日活用户数量在上线仅仅20天就突破了2000万大关,日活增长速度超过了当初爆火的ChatGPT。亚马逊、微软等多家海外科技巨头对DeepSeek表现出开放态度,陆续宣布接入DeepSeek模型,充分显示了DeepSeek在技术层面的卓越表现得到广泛认可。这一系列成绩都充分证明了DeepSeek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和强大影响力。

中国是全球AI治理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

DeepSeek以开源思维挑战传统AI行业的一些传统路径,展现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其使用的算力能够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还可以免费使用,而且是开源的。低成本与开放性的强强联合有助于普及AI技术,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促进了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共享与发展。国际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发文称,中国推出的实惠、开放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R1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文章表示,该模型被视为是比OpenAI的o1模型更加经济实惠且开放的竞争对手。多家海外媒体发文高度评价DeepSeek-R1模型性能,并对中国国产AI大模型坚持开源的开放共享精神表示赞赏,称其“为全球科研工作者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DeepSeek-R1的崛起不仅是中国创新的里程碑,更是一面摆在美方垄断霸权面前的“照妖镜”。当美国仍在执着于技术遏制时,中国已用行动证明,开放创新的浪潮无法阻挡,合作才是穿越技术铁幕的唯一出路。

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刚刚闭幕的巴黎人工智能(AI)行动峰会落下帷幕,巴黎峰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法国、中国、印度等61国联合发布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对AI治理的合作共识,凸显了加强AI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了AI可及性、开放性、透明度、可持续发展等优先事项,尤其是缩小数字鸿沟、提升发展中国家AI能力建设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全球AI治理上持续推动多边合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于2023年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强调人工智能治理需要全面平衡,并倡导创造开放、包容、无障碍和非歧视的发展环境,确保所有国家都能从人工智能的进步中获益。中国还承诺于2025年底前重点面向发展中国家举办10期人工智能领域的研修研讨项目,成立了对应国际上的“AI安全研究所(AISI)”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中心”,将在上海召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包括9月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届时将汇集人工智能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和从业者,共同探讨技术进步、实际应用和人工智能治理。中国愿在人工智能领域与各国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严玉洁】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