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辑略》(朱汝珍辑)是收列清代翰林姓名、籍贯、科年等情况的专书。30余年前,我从该书查知清代永定翰林有:
王见川,字道存,号畜斋。福建永定人。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散馆改知县。
廖鸿章,字瑀鸿,号羽明,又号南八里。福建永定人。乾隆二年丁巳恩科(1737)。散馆授检讨。着有《南云书屋文集》。
廖文锦,鸿章孙,字彦云,号邵庵,江苏嘉定人。嘉庆十六年辛未科(1811)。散馆授编修,官至河南卫辉府知府。有《佳想轩诗钞》。
巫宜禊,字栊斋,号兰亭,又号南池。福建永定人。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1817)。散馆改主事,官至江苏苏松太道,罢。
巫宜福,宜禊弟,字学谦,号益亭,又号鞠坡。福建永定人。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恩科(1819)。散馆授编修。
廖惟勋,鸿章曾孙,文锦子,字伊臣,号卓峰,江苏嘉定人。道光十三丰癸巳科(1833)。散馆授编修。官至贵州贵阳府知府。
廖寿恒,鸿章玄孙,文锦孙,惟勋子。字舞生,号仲山,又号抑斋,江苏嘉定人。同治二年癸亥恩科(1863)。散馆授编修,官至军机大臣、礼部尚书。
廖寿丰,鸿章玄孙,文锦孙,惟勋子,寿恒兄,字谷士。冮苏嘉定人。同治十年辛未科(1871)。散馆授编修,官至浙江巡抚。
以上永定翰林见于《词林辑略》一书记录,其他书也许另有永定翰林的记录。
廖鸿章晚年主讲江苏紫阳书院,遂家焉。其孙文锦、曾孙惟勋、玄孙寿恒和寿丰的籍贯因而记为江苏嘉定。
上记永定翰林的科名佳话包括:
1.兄弟翰林两例:巫宜禊、巫宜福兄弟,廖寿恒、廖寿丰兄弟;
2.父子翰林3例:廖文锦、廖惟勋父子,廖惟勋、廖寿恒父子,廖惟勋、廖寿丰父子;
3.祖孙翰林3例:廖鸿章、廖文锦祖孙,廖文锦、廖寿恒祖孙,廖文锦、廖寿丰祖孙;
4.累世翰林(举一家人成翰林愈三世以上而世系直接者)1例:廖文锦,子廖惟勋,孙廖寿恒、廖寿丰。
清代永定翰林里有巫宜福曾赴台任教,主讲凤山书院。日人铃木清一郎所著《台湾旧惯习俗信仰》(台北众文图书公司1978年版)记其在台事迹说:“台北县三芝乡新庄村有座民主公王庙,是祭祀‘民主公’的庙宇。其由来很古,大约距今二百多年的乾隆八年(西历1743),有一批开垦小基隆(新庄子)的移民,‘民主公’就是这些移民而言。因为他们是乡土的开拓者,当地人民感激他们的恩德,并且为了把这些恩德永远传之子孙,以及为了祈求平安幸福,才建了一座四尺见方的小庙,当时称为‘土地公庙’。道光二年,从大陆来一位翰林,此人就是巫宜福,他到台湾各地观光,有一天路过小基隆休息时,对于本庙所在地的风光秀丽叹赏不已,于是就嘱令当地人民,以后要把这座庙称为‘民主公王庙’,当地信徒欣然接受。四月初八日的例祭日,都要举行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