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前,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走上了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平等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光明大道,实现了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深刻改变了高原贫穷落后面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
创造了跨越上千年人间奇迹
西藏解放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济社会发生巨变,创造了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交通超常发展就是西藏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的缩影。截至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12.49万公里、1359公里,国际国内航线达183条。随着一条条新航线不断开辟,一条条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相继建成通车,雪域高原不仅初步建立了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还形成了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五城三小时经济圈”。从极度缺电到藏电外送,随着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张电网建成投用,西藏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市、区),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和4G网络通达。
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滋养着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见证着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在60年发展历程中,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元用了50年时间,而达到第二个千亿元仅用了6年时间。2024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27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65年的155倍,年均增长8.9%;地方财政收入达277亿元,是1965年的1258倍,年均增长12.9%,许多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年均增长8.5%;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年均增长9.4%。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表示,2025西藏全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达到第三个千亿元目标。
生态保护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生态是西藏的最大价值、最大责任、最大潜力。西藏所处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昔日的西藏,每到冬季,雅鲁藏布江流量变小,大风一起,就将江边的沙土卷得漫天飞舞。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西藏荒漠化土地面积4325.62万公顷,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7.9%,森林覆盖率仅11.31%,反映了西藏作为青藏高原主体区域面临的严峻生态挑战。多年来,西藏依法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通过防沙治沙工程、封禁保护区建设等措施,已实现沙化扩展趋势逆转,部分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是西藏自治区为应对高原生态挑战实施的重点工程,也是西藏规模最大的营造林建设工程,已于2021年启动,计划用10年完成营造林206.72万亩,工程完工后,年均可新增储水约4980万吨,年均固碳量22.91万吨,年生态价值14.85亿元。2021年,根据《西藏自治区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西藏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较第五次调查减少1836平方公里,重点治理区植被盖度提升3.2个百分点。为了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中央和西藏自治区编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保与建设规划。目前,西藏将超过60万平方公里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0%以上。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面积占37.95%。
如今,世界屋脊不再是“孤岛”,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活力充分激发,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地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的省份。近几年来,西藏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纵深推进南北山绿化工程,造林超过100万亩,设立生态岗位44万余个,年发放补助金超过15亿元,人民群众在生态建设中吃上了生态饭、走上了致富路。2024年,全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404个。坚持“两高一低”项目和企业零审批、零引进,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超99%,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最高的地区。西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健康体检实现了全覆盖,全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5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牢牢把握好五个重要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西藏现代化进程最为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各族群众从“被奴役的工具”到“掌握自身命运的主人”的转变。当前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良好、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良好景象,这充分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今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已经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西藏与全国一道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国际人士对西藏日新月异的面貌“叹为观止”,在耳闻目睹西藏减贫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外籍记者认为这是“中国之治”“中国奇迹”的缩影,也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创举。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创造的人间奇迹再次证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完全正确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要坚持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根本遵循,重点领会和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原则。一是坚持根本政治原则。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二是坚持工作“主线”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三是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方面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要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特殊问题。另一方面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因素体现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的特殊性与差异性,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坚持精准援藏系统援藏长期援藏,全面提升对口援藏综合效益;四是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西藏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西藏实际,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坚持依法治藏。坚持依法治藏是西藏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方略和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西藏的具体体现和确保西藏繁荣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要求。要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在西藏实施的各项法律法规同宪法法律规定、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相符合。要妥善处理涉民族、宗教因素的案事件,严厉打击各类分裂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陈新光
2025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