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转型发展中的突尼斯旅游业
陈新光
2025年11月24日

2024年以来,非洲游在中国游客中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国庆期间赴非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8%,肯尼亚、埃及、摩洛哥、等国家成为热门目的地,其中动物大迁徙、撒哈拉沙漠等自然景观以及金字塔等文化遗产是核心吸引要素,游客人均消费3-4万元。究其原因是签证便利化政策推动了旅游市场发展,突尼斯就是实施落地签政策的国家之一,但要实现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来突尼斯,根据笔者对该国旅游业的实地考察,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亟待在多方面改进和提高。

将中国视为潜在主要旅游客源

突尼斯这个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的地中海国家,坐落在非洲的最北端,其北部和东部紧紧怀抱地中海,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地中海海岸线,是地中海地区的重要航运枢纽,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仅一海之隔,只需半小时的船程便可抵达欧洲大陆。突尼斯融合了阿拉伯与地中海特色,吸引了全球众多游客。突尼斯不仅沐浴在神秘的阿拉伯文明之中,更融合了地中海的浪漫与撒哈拉沙漠的苍茫。她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自然风光,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包揽海滩、沙漠、山河等多元景色的国度,使得突尼斯成为欧洲游客的首选地之一,同时也是非洲地区旅游条件最为优越的目的地之一。每年吸引着近千万游客前来探访。2024年,接待游客956万人次,超过疫情前水平。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旅游者出境满意度研究报告》所提供的数据,2024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23亿人次,消费总额约942亿美元。世界旅行及旅游理事会(WTTC)预测2025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将增至8800亿元人民币(约合122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30%。2024年吸引了2.4万名中国游客,前往突尼斯旅游。2025年2月11日突尼斯旅游部部长索菲安·特卡亚在考察突尼斯高等旅游及酒店研究学院(ISETH)期间表示,中国市场对突尼斯旅游业而言蕴含着“广阔前景”,提出通过有针对性的旅游战略和加大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实现2025年吸引3万名中国游客前往突尼斯观光旅游。为了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突尼斯旅游部为ISETH学生增设了中文导游培训课程,学生们还接受了中国文化和烹饪特色的培训,以便提供个性化需求的优质服务。

旅游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回暖以及在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游客对突尼斯的热情再度高涨。来自突尼斯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突尼斯已经接待了大量中国游客,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25.2%,成为国际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但要实现更多中国游客来突尼斯旅游的目标,据笔者跟随中国上海游派国际旅行社旅游团对突尼斯各主要著名景点的考察,及与本国导游及与当地旅游接待人员的交流等,笔者认为,当下最需要解决中国游客对突尼斯旅游安全保障的消极心理障碍,因为在2015年的3月、6月、11月以及2016年3月,首都突尼斯城、主要旅游城市苏斯以及南部城市本加尔丹相继发生了四次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其中苏塞海滩袭击事件,38人死亡(包括30名英国游客),导致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多次延期,这使得潜在的大量中国游客对来突尼斯旅游安全的人身保障心有余悸。

2017年,突尼斯单方面对团体赴突的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政策。2023年9月,突方宣布对中国游客全部实施免签入境政策。两年多来,围绕针对中国游客的服务接待还有许多方面不尽人意,在改进和提高突尼斯旅游服务水平方面,笔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虽然2011年的“茉莉花革命”推翻了本·阿里政权,人民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经济发展缓慢,人才流失严重,全国平均失业率高达15%,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更是在25%以上,游客出行尤为担心人身安全保障;二是突尼斯迦太基国际机场内没有任何中文标识,这对中国普通游客来说感到非常不便;三是当地信用卡普及率不高,笔者携带的MasterCard无法使用;四是当地特产椰枣甜而不腻,被誉为“沙漠黄金”,但包装简陋,没有食品安全保证,中国游客几乎无人问津;五是高速公路和主要交通干道虽有限速规定,但都没有明显的限速标志,游客在穿越交通干道时,都小心翼翼;六是中国游客下榻的酒店中,不少的酒店硬件设施一流,但服务水平差强人意,游客颇有谓词。

从传统“阳光沙滩”模式向多元化、高品质、可持续转型

旅游业作为突尼斯的核心支柱产业,在该国经济复苏、就业稳定、产业升级及国际影响力提升等多个发展战略维度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推动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旅游业长期是突尼斯经济的核心支柱,曾贡献该国14%的国内生产总值,也是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突尼斯2035年国家旅游业战略的核心是以“可持续驱动、多元赋能、区域协同”构建多层次旅游发展战略,让旅游业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重要引擎,把该国打造成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旅游目的地。其中核心目标之一是着力拓展中欧、中国、西班牙等新兴客源市场。为吸引中国游客,突尼斯政府从入境政策、旅游产品、交通配套、宣传推广等多个维度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航班的通达性是影响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提高游客出行的便捷度,尽快实现中突两国直航是重中之重。突尼斯政府正与各大航空公司紧密协作,积极筹备中突直飞航线。在直飞航线落地前,也为中国游客规划了便捷的中转方案,游客可经阿联酋、卡塔尔、土耳其等国首都以及欧洲多国中转抵达,像从意大利飞往突尼斯仅需1小时,巴黎至突尼斯也仅需2小时航程,同时也极大降低了旅途耗时成本。除此外,突破对传统海滨度假依赖,发展绿洲生态旅游,深度开发迦太基遗址、埃尔·杰姆斗兽场等文化遗产等特色产品。作为主打非洲深度游产品的上海旗派旅行社领队郑帮昌,多次带团来非洲并有着丰富的非洲旅游实践和经验,他认为应针对突尼斯的旅游资源禀赋,主动适应中国游客偏好转变或个性化需求,推出宗教文化旅游、发展沙漠旅游和星空体验,推动旅游产业创造就业、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将突尼斯打造成地中海区域领先的综合文化旅游目的地。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陈新光

2025年11月19日于突尼斯苏斯

【责任编辑:王文倩】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