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晚《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横空出世”引发各界热议,虽然之前业内都在讨论此事,但要点一出,确实干活颇多、亮点颇多!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事权下放财权上收,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骤减,所承担的事务不减反增,但土地的有效支配权和收益被留给了地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地要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先经过征地变为国有土地,然后才可以用于发展工商业或建造住宅。这就确立了地方政府对土地建设的垄断权力。地方政府通过巨额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以及与土地使用和开发相关的税收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土地转让虽然能带来收入,但地方政府也要负担相关支出,包括征地拆迁补偿和“七通一平”等基础性土地开发支出。围绕“土地”的整个产业链可以概括为:上游是原貌土地;中游是由拆迁、“七通一平”以及招投标、土建安装等基建产业链构成;下游又可称为“家”产业链,包括装修装饰及其后诸如商业、企业等的入驻,在拉动就业的同时也提高了税收收入,进而促进“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的繁荣。自2001年所得税改革后,城市发展转向“工业化与城市化”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工业用地价格低廉,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商住用地供给受到限制,地价不断攀升,地方政府从中赚取垄断利润。商住用地虽然面积上只占出让土地的一半,但贡献了几乎所有的土地使用转让收入。因此“土地财政”的实质是“房地产财政”,“土地经济”也即“地产经济”。“以地引资”促成了开发商大量进入土地市场,使得“地产经济”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供给端的开发商和需求端的居民或社会团体同时释放生产力与潜能,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从拆迁至建安工程、从装修装饰至各色家居采购使得整个产业链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经济发展围绕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充分释放了生产力,使得我国经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驱动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县域”一词出现了13次。分别为: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统筹;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推动县域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普遍服务类设施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
如果你这几天有什么报告没写完、或者资料需要翻译的话,那可省大麻烦了。打开ChatGPT网页,在对话框里输入你要办的事,基本上它都能解决。别管翻译资料、写报告,还是改病句、润色稿,只要发出指令,它就能轻松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