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少国人来说,过去挤火车的经历仍然印象深刻。随着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高铁营业总里程超3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如今,家还是那个家,回乡之路却早已不是同一条,千里故乡能一日往返,背后是祖国发展的一日千里。
新中国走过70个年华,我从上海到洛杉矶定居也已28年了,但我的心始终与祖国的命脉一起跳动。五星红旗是我一生挥之不去的美丽图案,是她把我与祖国紧紧相连,也给我留下不少难以忘怀的回忆。
初心,是一种方向,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信念。一个人有了初心,就有了希冀与梦想,有了追求与动力。面对迷途,面对杂念,面对困挫,只有不忘初心,恪守与坚持初心,才会找准人生的航向,才会坚定内心的追求,才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她”,昔日一度被看不起、备受压迫,今朝鼓足勇气,大展神威、创造奇迹,让港澳儿女自信地抬起头来,激昂地回归祖国的怀抱。“她”不信邪,不称霸,崇尚自尊,礼待友邦,也敢于担当,更不断向儿女们兑现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诺言……而“她”正是我的祖国──中国,我自豪着我是中国人,骨里流淌着是中国血。
朝气勃发的少年,云游一方,侠气才情,凌云志向。时过境迁,“少年”从一开始对某一群体的称呼,扩展到一种风流态度。今天,想到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想到外交官们的英姿飒爽,想到“乾坤起,我自巍然不动”的祖国,我只想说:家国正少年!
赤子追梦,奋力前行。2008年,我被评为贵州省优秀大学毕业生,也在这一年,国家实施西部特岗计划。一直憧憬着教师的我,终于成真,很幸运地加入贵州省威宁县的教师队伍中,成为特岗教师中的一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走过的第41年,祖国的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汇款单逐渐被银行卡、微信转账、支付宝所代替,我和父母也渐渐融入了这样的一个新时代、好时代。
最近,电视剧《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受到热捧,一向不喜欢追剧的我,也被打动了。该剧以宁夏60年的发展变迁为背景,讲述了那段艰苦岁月里一群青年人在这片热土上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故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我在祖国怀里成长,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给我终身营养,终身受益。我想说,我与祖国血脉深情故事无数。今天,说说八十年代我参与的那场“回乡知识青年的路该咋走?”大讨论的故事。
当我看到我的祖国这四个字的时候,一幕流动的画面就会从脑海深处浮现出来。我似乎是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眼睛自左向右摆动,一个个革命英雄的伟岸身影和坚毅的脸庞通过眼眸深深地扎在我的心里。这是我高中时期对我的祖国的理解,有画面感,有些模糊和单薄,是理解不深刻的原因,不刻意去查找,恐怕名字都说不上三两个。
泱泱华夏,源远流长。回望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艰辛历程,我也有许多的心里话想诉说。今年我已五十八岁了,距一百岁也不远了,几十年似弹指一挥间,我就这样已经老了,以后我也会死的。
那是一个边远的小山村。我们起了个大早,坐上了绿皮火车,中午时分到了一个铁路小站,吃过午饭,找到当地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辆马车,朔风野大、土灰飞扬,一路颠簸,半小时后来到路边一个小村庄,从这里开始就没有车走的路了,只有山路,人、马、骡子、羊共同走的路,我有些明白鲁迅先生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含义。开始爬山了。
离开东台抽水站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每每回忆起在那里的工作生活时,我的脑海里自然会想起朝夕相处的同事,尤其是两位年近60岁的“老泵工”王胜华、郏龙祥,大伙们都尊称他们为王工、郏工。
帮着家里收过早稻、搞完双抢之后,皮肤被晒得黝黑的我们,重又背起书包,来到附中岭上,开始初中两年的走读生活。从我家荞麦皁到学校,途经茅洞桥老街,只有两里多路。路边有相识的爹爹娭毑,打趣我们是“秀才老爷”。
和伟大祖国相比,我是渺小的,我是它广袤土地上的一棵树,一株草,一粒沙,一滴水,一片叶,一朵花。每当唱起《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乡恋》、《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这些耳熟能祥的歌曲,我就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我在歌声里感受祖国美丽的河山,我在歌声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没有伟大的祖国,哪有我们的平安、安居和幸福。
1991年,我出生在延边的一个小城市,祖国与我而言是成长的摇篮。父母跟我讲,我出生时家里住着平房,在我四岁的时候就搬到了楼房,后来又搬过几次家,房子越来越大,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
祖国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是人们崇拜、爱惜和捍卫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土地,他包含了人们对国家主权、大好河山、灿烂文化以及骨肉同胞的感情。这是我最为朴素的认知,当说出“祖国”一词时,内心是无比澎湃,无论在何方,祖国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温暖的港湾。
1989年,凭借着两千元的资本,我租赁了一爿橱窗,创办了一个小小书屋。橱窗窄长、逼仄、昏暗,容纳不下一张桌子。人蜗居一隅,只能侧着身子,屈憋挪动,趾躅劳作。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今年,这首歌唱响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来自各行各业的我们,用最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我是一个85后,在成长的30多年里,自己从一个小孩到读书再到工作,经历了不同的成长阶段,也以一个85后的视角,见证着祖国一步步发展和强大。
我的老家在云南大山深处。那里,山一座连着一座,连绵不绝。村子的人大多聚居在半山腰,有一条崎岖的山路从山顶直通山底。往上走,翻过山头便是村小学,往下走,抵达山脚方可搭乘通往县城的班车。作为村里唯一的出村道路,它承载了多少彝家人走出大山的梦想。
前些天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说是县政府敲锣打鼓给我家送去了三块金光灿灿的“光荣人家”铜匾。一块送给曾是一名老兵的爷爷,一块送给已经转业到地方的我,另一块送给我仍在部队服役的侄子。电话那头,父亲的心情无比愉悦,话语中充满自豪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尽管我是一须眉男儿身,可也是一个极要面子的要强之人,但我年少求学的时代粮食尚不能饱腹,所以穿着自然没法讲究,能有一件不打补丁的衣服就算是上品了,更谈不上所谓的衣柜。
百年前的晚清统治时期,有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化怪杰”辜鸿铬写就了一本剖析中国人特质的名著:《中国人的精神》。高扬民族虚无主义的大旗,竭力宣扬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的种种优点,甚至把自己仍留的长辫当作“国粹”而抱守残缺,留下笑柄。
出生在中国大地,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我们时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沐浴成长,从祖国胸膛流出的暖流,时刻温暖每一个人成长,是祖国繁荣昌盛,让幸福快乐有着牢固的根基,我和祖国难以忘怀的故事从广州说起。
民以食为天,家中有粮心不慌。母亲从粮荒中过来,珍爱粮食,珍爱粮仓。粮仓满的日子,就是她最幸福的日子。母亲是解放前生人。人挑肩扛、耕牛犁田、水车浇园,这样落后的耕种方式本来就收成不好,再加上连年战乱、苛捐杂税、兵匪盘剥,老百姓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清晨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每当听到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天路》时,心中立刻涌起一片激情。多年来,我梦想着、期盼着偏僻的家乡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也能通上高铁动车。
国槐的花为淡黄色,可烹调食用,可作染料。未开槐花俗称“槐米”,是一种中药。我小时候采摘过槐米,换点零花钱。二十年前我家院墙就是一棵棵刺槐,现在被砖墙取代了。家住小山旁,槐树当院墙,清晨小鸟唱,余晖闻花香,父母农耕忙,兄弟织梦想。如今,家乡迎来巨变,成为富裕的县级市。我居住的海滨城市有湿地公园,还有很大的刺槐林,每年槐花盛开的时候,方圆几十里,沉浸在花香中,吸引了许多养蜂人。吃槐花饼,喝槐花蜜。相传,我的先祖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
当新中国成立70年的今天,每个人都感到欢欣鼓舞,作为60岁的我来说,更是百感交集。我亲历了共和国70年的大半时光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全部时光,也在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虽然所起的作用仅是微乎其微,但也一样让我值得自豪。
新中国成立70年,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成就令人豪情激荡,慷慨万千。而这70年与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经历与梦想都心心相印,息息相关,我也是一样。新中国给每一个人带来了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回顾这几十年的与祖国发展一同走过的追梦路,令人不禁心潮激荡,久久不能平息。
周山河位于江苏泰州市海陵区与高港区交界处,向南不远处就是浩瀚的长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泰州师范学校读书,学校就办在周山河旁的白马乡,每次从海陵区的家中到学校都要从周山河上过。那时候,周山河刚挑不久,两岸堆着从河底挖出的沙土,光秃秃的沙丘连草都不生长,一片荒凉。
我的祖国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我和我的祖国也不能分隔。2005年我从大学毕业以来,从安徽来到云南孟连县进行志愿服务,这些年来我坚持向祖国敬礼,以青春奉献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