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铁路在配属CR300型、CR400型复兴号列车上逐步推行“铁路畅行”扫码服务,旅客扫描列车座椅扶手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列车运行信息,享受餐饮选购、补票升席等便捷服务。(人民铁道)
一桥连欧亚,丝路越天山。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新疆铁路双口岸成为核心区、枢纽地带的重要通道,通行班列固定线路达57条,通达欧亚19个国家和地区,通行中欧班列数量占全国班列开行数量的五成以上,在保障物流畅通、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1年6月25日,拉林铁路开通运营。一年来,“复兴号”飞驰在世界屋脊,“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产业发展,成为谱写高原经济发展新篇章的“强大引擎”。
为期40天的春运已经过半,为实现“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目标,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在岗位上默默坚守、担当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用微笑与汗水铺就温暖旅途。
在全国各地欢庆新春佳节之际,畅享冬奥精彩盛会之时,驰骋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传来好消息。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5万列大关,运送货物超455万标准箱、货值达2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0个城市,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战略通道作用愈发凸显。
线路绵延、路网密织,铁路建设捷报频传。2021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4208公里,其中高铁2168公里。到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带来崭新体验的同时,也给传统生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开始面临跨越“数字鸿沟”的难题。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文章《打造中国高铁亮丽名片》,系统总结了我国高铁取得的巨大成就。文中可见,中国高铁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运营时速和技术水平,创造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奇迹,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新航标,代表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
洪水肆虐,汛情紧急,一场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突袭河南。危急时刻,铁路干部职工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汛情面前筑起一道道牢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有力有效应对强降雨考验,确保了汛期铁路运输安全,保证了路网总体平稳运行。
大雨滂沱,洪水肆虐。连日来,一场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突袭河南。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铁路系统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建党百年红色研学升温契机,发挥铁路成网优势,增加客运产品有效供给,用好红色资源,设计开发出多条研学专列产品,开辟出一条独特的“红色之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复兴号迎来4周岁生日。4年来,复兴号的驰骋地图已从京沪高铁延伸到世界屋脊,覆盖31个省区市,成为闪耀世界的“中国名片”。
日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印发《铁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2021~2025)》,进一步发挥铁路优势,明确提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5年过渡期内的目标任务,为更好地服务和支撑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一条长长的铁路,印刻着中国铁路人,在共产党领导下,忘我奋斗的坚实足迹,一个潮起东方的新时代,展示着中国铁路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壮丽画卷。
4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发现最美铁路”活动在北京、武汉、南昌、南宁四地同时启动。
为在成昆铁路上,如今依然开通着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的5633/5634次列车,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普雄开往攀枝花南,全程376公里共行驶11小时4分钟,沿途停靠26个站。
穿越壮丽百年、驰骋锦绣山河、感受中国速度。4月23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党百年·发现最美铁路”活动在北京、武汉、南昌、南宁四地同时启动。
受疫情影响,人们出行减少,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大家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往年繁忙、热闹的春运显得冷清了不少。如今疫情形势好转,加之各地气温回升、春暖花开,人们出行意愿明显增强,大伙都期待着能够走出去,放飞心情与春天约会。
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发展成为关注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中国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和各项工作。“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即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一年春运一年新,一路春色一路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2021年春运再一次见证了万众一心的中国抗疫力量,就地过年人群的高度自觉,疫情防控的精准高效,保障了每一位旅客的出行安全,也造就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年。
今年春运不同以往,受疫情影响,许多人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就地过年。面对疫情和客流形势的变化,铁路部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全面筑牢铁路疫情防控防线、科学精准灵活进行客运组织的同时,集中力量打好货运突击战,全力实现以货补客。
近日,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正在央视热播,一幕幕生动的脱贫攻坚影像,令人心生震撼与感动。在第四集《合力攻坚》中,“慢火车”的身影悄然出现。电视节目一经播出,“我国仍保留着81对扶贫小慢车”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二名。
不知不觉,2021年春运进程已经过半。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各地纷纷倡导就地过年、弹性放假、错峰避峰出行,铁路春运客流规模也较往年减幅不小,但铁路人为春运所做的准备和努力却丝毫未减。
春节假期,铁路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春节、春运工作的部署要求,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摆在首位,积极保障能源和节日物资运输,全力服务全国人民过上一个特殊而又平安健康、欢乐祥和的春节。
春运前4天,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分别为308万、283万、296万和291.8万人次。铁路部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切实加强“无接触式”服务,全力确保旅客安全出行。
这个世界上,美的东西很多,青山绿水之美,令人陶醉。蓝天白云之美,令人神怡。还有一种“最美铁路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春运开启、春节临近,正是外出务工者怀揣热望,踏上归途返乡过年之时。然而,当前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却让人们面临理性与情感、平安与团圆的矛盾选择。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1年1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325列,主要货运通道增开货物列车114列,铁路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9月16日19时36分,长三角铁路今年首趟扶贫旅游专列Y491次列车载着200余名上海游客,从上海南站出发,驶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开启为期14天的红色之旅。
线路绵延、路网密织,铁路建设捷报频传。7月份,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1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基建大中型项目投资完成499亿元,同比增长11.3%。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14万公里,其中高铁3.6万公里。
7月28日起,长三角沪宁城际、宁安城际、宁启铁路试行“铁路e卡通”,旅客在选乘这些线路的始发终到列车时,无需购票,在沿线各车站通过使用12306App内的“铁路e卡通”应用,就可直接自助扫码乘车,实现随到随走,更加方便、快捷。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来自国铁集团的消息:95306“数字口岸”系统自今年7月份开始,在全国铁路各口岸站投入应用。
暴雨倾盆、江河泛滥。入汛以来,铁路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京广、京九、沪昆等铁路沿线降雨量是往年的2至3倍,部分线路区段发生水害断道险情,严重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秩序。
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经济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多。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坚定信心久久为功,落实落细“六稳”“六保”工作部署是关键所在。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从硬板车票、软纸车票、磁介质车票,再到电子客票,作为旅客乘车凭证,火车票一路走来、几度变身,既满足了百姓出行之“便”,也见证着铁路发展之“快”。
近日,2019年“最美铁路人”报告会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面向全国全程直播,引发铁路职工热烈反响,大家纷纷留言抒发对“最美铁路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学习先进、奋力书写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信心与决心。
在担当中历炼,在尽责中成长。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成为抗疫大军的中坚力量。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劳动者的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就有了丰收喜悦和物产丰富;劳动者的心血付出在工厂车间,就有了强国之基和发展之翼;劳动者的智慧倾注在复兴伟业,就有了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
天朗气清,春意盎然,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多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长期居于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看中华大地,一幅“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4月8日如约而至,我们等待的、期盼的、渴求的这一天,终于到来。春暖花开,武汉重启,一条条白色巨龙,又将奔驰在高铁线上,一架架白色雄鹰,又将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
面对疫情,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全面构筑起抵御病毒的严密防线。随着返程日期的到来,客流开始逐渐增多,也为疫情防控带来了新挑战。
2020年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疯狂袭来,从武汉三镇蔓延开来,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医疗队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驰援武汉……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斗就此打响。